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纬度视角的通感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感来自人的各种感知的相互联通,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通感构成了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也是一种隐喻。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到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知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作者
段世齐
机构地区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9年第7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通感
生成机制
认知视域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伍敬芳,赵湘波.
英、日、汉语中的通感现象——从心理学到认知语言学[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1):65-68.
被引量:8
2
徐莲.
通感式词义引申的规律及其扩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14-18.
被引量:18
3
汪少华.
通感·联想·认知[J]
.现代外语,2002,25(2):187-194.
被引量:64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汪少华.
移觉的认知性阐释[J]
.修辞学习,2001(4):18-19.
被引量:15
2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5
3
万明华.
论通感性意象的语言呈现[J]
.当代修辞学,1996(3):26-28.
被引量:7
4
胡宪.
“通感”的来源与运用[J]
.当代修辞学,1996(6):14-15.
被引量:2
5
岳东生.
漫谈通感[J]
.当代修辞学,1994(5):26-27.
被引量:14
6
李国南.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J]
.外国语,1996,19(3):34-40.
被引量:38
7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2(3):91-94.
被引量:58
8
汪少华.
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透视[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14-17.
被引量:38
9
汪少华.
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
.外国语,2001,24(3):37-43.
被引量:143
10
汪少华,郑守疆.
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6):7-11.
被引量:84
共引文献
81
1
段世齐.
通感的生成机制与意义构建[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132-134.
被引量:3
2
张艋.
浅析通感的认知功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S1):149-151.
3
季正红.
模糊-认知释义法——英语单词释义的新方法[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4):86-88.
被引量:1
4
宋德生.
通感单向映射的工作机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21-24.
被引量:13
5
杨波,张辉.
跨感官感知与通感形容词研究[J]
.外语教学,2007,28(1):16-21.
被引量:27
6
蒋红艳,周启强.
概念整合理论对通感的阐释[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10-112.
被引量:2
7
石琳.
通感的认知性阐释[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170-172.
被引量:2
8
王彩丽.
通感——从修辞到认知的过程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6):38-41.
被引量:5
9
彭懿,白解红.
通感认知新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4-17.
被引量:18
10
辛燕,苏晓军.
试析通感之动因与意义建构[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28(1):82-8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
1
汪少华.
通感·联想·认知[J]
.现代外语,2002,25(2):187-194.
被引量:64
2
徐莲.
通感式词义引申的规律及其扩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14-18.
被引量:18
3
伍敬芳,赵湘波.
英、日、汉语中的通感现象——从心理学到认知语言学[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1):65-68.
被引量:8
4
宋德生.
通感单向映射的工作机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21-24.
被引量:13
5
辛燕,苏晓军.
试析通感之动因与意义建构[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28(1):82-8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段世齐.
通感的生成机制与意义构建[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132-13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吕岩.
基于认知机制的通感隐喻研究[J]
.科学时代,2012(1):87-88.
2
刘坛孝,焦成.
图示语言通感的认知理据[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5):42-48.
被引量:6
3
刘坛孝,焦成.
通感认知中的新经验主义[J]
.湘南学院学报,2021,42(1):78-82.
被引量:1
1
5+黄色=7,没错![J]
.大科技(科学之谜)(A),2014,0(7):5-5.
2
周金霞.
感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5,21(10X):138-139.
3
杨璨榕.
探析通感在数字交互装置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生活,2014(2):55-57.
4
赵爱萍.
Sharp小议[J]
.英语自学,2009(1):43-45.
5
李渊渊(编译).
蜜蜂的小脑袋能打败计算机[J]
.自然与科技,2011(1):4-4.
6
吴海波.
通感新疆煤田地质勘查方法探讨[J]
.城市地理,2014,0(9X):300-300.
7
大众软件游戏测试平台[J]
.大众软件,2011(17):120-121.
8
陈佳.
汉日味觉形容词通感式隐喻现象的对比研究[J]
.科技信息,2013(26):180-180.
9
刘洪超,Francesca Striklievers,黄居仁.
现代汉语通感的自动抽取及映射方向性[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37(12):2294-2299.
被引量:3
10
邱意之.
将通感引入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J]
.电影评介,2010(2):71-73.
被引量:1
文教资料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