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余华的艺术转型及其困顿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华的小说存在一定的自我经验的复制,分析余华每次"转型"的发生,便于理解余华20年来创作道路上的艺术选择。从思想上讲,20世纪80年代的余华就是一个不彻底的先锋,其后来的创作,更多的是叙述方式上的变化,未能在精神层面真正完成先锋的开拓任务,思想上的限度带来了创作上的难度。
作者
宫珮珊
机构地区
烟台职业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4,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自我经验
转型
思想限度
艺术困顿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1
洪治纲.《余华评传》[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2
余华,潘凯雄.
新年第一天的文学对话——关于《许三观卖血记》及其它[J]
.作家,1996,0(3):4-10.
被引量:78
3
余华.《我的文学道路》,见《余华研究资料》,吴义勤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44-45页.
4
余华.《叙述中的理想》,见《余华研究资料》,吴义勤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4页.
5
谢有顺.
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J]
.当代作家评论,2002(2):156-156.
被引量:30
6
余华.《我为何写作》.洪治纲主编.《余华研究资料》.43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111
1
张宇宁.
泪眼中的阳光——《文城》的悲剧书写[J]
.文化学刊,2021(12):140-143.
被引量:1
2
徐小明,涂春芬.
消解传统——论余华小说的后现代倾向[J]
.文教资料,2007(35):30-32.
被引量:1
3
李文杰.
西方荒诞派文学与中国先锋小说[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20-21.
被引量:1
4
徐蕊.
张洁与余华反向的创作审美走向探析[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7):75-77.
被引量:1
5
赵树军.
先锋小说流变的再思考[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19-25.
6
王敦.
在“冷血”与“温情”之间穿行的小说叙事——兼谈余华小说叙事的民间审美文化取向[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0):3-5.
7
周琰.
重复叙述的单纯和丰富——试评余华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345-347.
被引量:2
8
吕丽.
苦难中的人性之思——余华小说的主题及其精神向度[J]
.学习与探索,2013(6):136-138.
被引量:3
9
王宏,刘媛媛.
解读余华的儿童视角诗学[J]
.文学教育(中),2010(5):35-35.
被引量:2
10
王光灿.
从民粹到民间的暗流——换一种视角看余华的转变[J]
.沧桑,2008,0(2):227-228.
同被引文献
82
1
徐济民.
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J]
.时代文学,2009(4):17-18.
被引量:1
2
严光德.
“家”与“漂游”的二重奏——试析余华小说中的两个主题意向[J]
.时代文学,2009(17):158-159.
被引量:1
3
夏中义,富华.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J]
.南方文坛,2001(4):28-39.
被引量:73
4
张清华.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5
王林.
论余华《活着》的叙事艺术[J]
.青年文学家,2009(12):51-52.
被引量:4
6
崔金英.
由《现实一种》谈余华的冷漠叙述[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2):97-98.
被引量:2
7
刘保昌,杨正喜.
先锋的转向与转向的先锋——论余华小说兼及先锋小说的文化选择[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4):112-116.
被引量:9
8
王彬彬.
残雪、余华:“真的恶声”?——残雪、余华与鲁迅的一种比较[J]
.当代作家评论,1992(1):34-43.
被引量:23
9
王彬彬.
余华的疯言疯语[J]
.当代作家评论,1989(4):39-45.
被引量:16
10
郜元宝.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J]
.文学评论,1994(3):88-94.
被引量:89
引证文献
4
1
史莉娟,刘琳.
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57-64.
被引量:8
2
杨丽红.
新世纪余华小说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11(36):66-69.
被引量:3
3
崔剑剑.
《兄弟》与余华文学创作的“转型”[J]
.文艺争鸣,2014(2):158-161.
4
纪丽.
从暴力快感到苦难救赎——论余华小说的主题演变[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1):98-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王翠娥.
试论余华小说的人物形象与语言艺术[J]
.芒种,2012(8):8-9.
被引量:4
2
赵自云.
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合法性地位的建构[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90-94.
3
王永兵.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与新时期小说审美范式的变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2):21-28.
被引量:8
4
宋立国.
试析余华《兄弟》的创作困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4):23-25.
5
王新.
余华小说叙事音乐性探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101-102.
6
谢国平.
人性的异化与爱的救赎:余华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4):25-27.
7
宋亚奇.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叙述的背后——民间生存哲学的抒写[J]
.长安学刊,2015,0(3):203-205.
8
姜晶.
余华转型的契机——谈《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生命尊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15-16.
9
冯亚.
关于余华小说主题研究[J]
.艺术科技,2015,28(12):19-19.
被引量:1
10
张爱华.
《活着》电影改编与小说原著的苦难方式[J]
.电影文学,2017(5):117-119.
被引量:1
1
蔡晓龄.
艺术转型与小说写作的新可能[J]
.西藏文学,2010(3):96-99.
2
格非.
北疆纪行[J]
.回族文学,2013(2):20-23.
3
戴胜利.
奢侈品[J]
.故事家(花开不败),2011,0(12):10-10.
4
耿占春.
自传式的理论写作[J]
.山花,2005(10):129-135.
被引量:1
5
李怡.
论穆旦与中国新诗的现代特征[J]
.文学评论,1997(5):148-157.
被引量:24
6
张芳.
谈左翼作家柔石的思想观念与艺术选择[J]
.开封大学学报,2008,22(2):49-51.
7
李雯.
浅谈左翼作家柔石的生存状态与文学接受[J]
.办公室业务,2013(5S):233-235.
8
胡德培.
“谌容现象”研究[J]
.当代文坛,1989(3):10-13.
被引量:2
9
毕光明.
当代文学批评应该加强审美意识[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4):205-206.
10
周密.
自我:压抑—回归—升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人性内涵的衍化[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73-75.
当代文坛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