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疆7·5事件的谣言传播及消解策略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9年7月5日晚上7点钟,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造谣煽动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该事件中,分裂分子利用新媒体散布大量谣言,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作者
王灿发
何雯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2009年第16期49-50,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第二批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舆论的谣言传播及消解研究>部分成果
关键词
谣言传播
犯罪事件
消解策略
民族分裂分子
新疆
手机短信
代表大会
乌鲁木齐
分类号
D674.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王春业.
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J]
.政法论丛,2009(2):84-88.
被引量:14
2
殷玉平.
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及其应对[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4):47-51.
被引量:6
3
翟杉.
手机短信谣言传播特点与对策[J]
.青年记者,2008(14):88-8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杨辉解,刘武阳.
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机制之构建[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6):84-87.
被引量:8
2
熊永新.
公共安全危机中谣言传播现象透析[J]
.新闻界,2002(6):17-19.
被引量:13
3
柳伍氏.
谣言与牢骚:转型中国社会稳定的心理隐患[J]
.党政干部论坛,2005(2):20-22.
被引量:1
4
李国武.
谣言实现的社会机制及对信息的治理[J]
.社会,2005,25(4):143-155.
被引量:31
5
周宇.
解构谣言的传播形态[J]
.青年记者,2006(18):67-68.
被引量:2
6
方家平.
“网络谣言”考验“政务信息公开”[J]
.信息化建设,2007(3):37-37.
被引量:4
7
张雷.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
.政治学研究,2007(2):52-59.
被引量:103
8
[美]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谣言心理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9
陈新汉.
哲学审视中的社会谣言[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1):14-18.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20
1
周宇骏.
制度功用与解释规训:应对突发疫情信息工具的设计悖论及其改进[J]
.法律方法,2020,26(2):381-399.
被引量:1
2
董二林.
手机谣言短信的传播要素及应对策略[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68-69.
3
董二林.
手机谣言短信的传播成因及对策探析[J]
.东南传播,2009(4):74-75.
4
刘羽平,王凤昌.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与政府责任[J]
.青年记者,2009(18):45-46.
被引量:5
5
刘泽西.
谣言与信任——试论公共事件谣言的产生及应对[J]
.新闻知识,2010(1):13-14.
被引量:1
6
王维.
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治理[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1):48-49.
被引量:8
7
于志强.
群体性事件处置失当成因分析和处置能力建设[J]
.管理观察,2010(26):254-255.
8
丁源.
浅谈企业在突发事件中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J]
.现代商业,2011(23):74-74.
9
唐小兵,梁涛.
谣言传播中的集体行动逻辑初探--基于新媒体用户谣言核实行为的实证分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4):152-156.
被引量:13
10
张浩.
由山西“等地震”事件看谣言的传播和应对[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6):86-88.
同被引文献
14
1
吕建福.
论宗教与民族认同[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5):46-51.
被引量:20
2
李建生.
新疆民族发展报告(2000-2005年)[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3):54-59.
被引量:1
3
周佳,杨明东.浅论宗教信仰对民族认同形成过程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1).
4
严义娟.在内地学习的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与社会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08.
5
[法]阿尔都塞(L·Althusser) 著,顾良.保卫马克思[M]商务印书馆,1984.
6
余德泉.论《论语》语言的巨大影响与民族认同[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7
杨文顺.
儒家政治思想对纳西民族认同的影响[J]
.今日民族,2008(7):45-47.
被引量:2
8
张成良.
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分析[J]
.新闻记者,2009(8):18-20.
被引量:5
9
姚学丽,孙秀玲.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
.新疆社会科学,2009(4):66-69.
被引量:10
10
杨英,陆青峰.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09(7):8-1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张芳.
浅论新疆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及工作机制[J]
.传播与版权,2014(5):141-143.
被引量:1
2
李安定.
基于“儒家民族主义”范式转向的民族认同机制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2011(4):42-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跃平,裴光兰.
2011年“民族认同”研究文献综述——以中文核心期刊“民族认同”为篇名载文为例[J]
.民族学刊,2013,4(2):79-90.
2
赵艳婷,卢雁.
大数据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3):83-88.
被引量:1
1
胡洪彬.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回顾与前瞻[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1):91-94.
2
胡洪彬.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回顾与思考[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1(6):90-93.
3
周柏春.
利益冲突及其消解策略[J]
.党政干部学刊,2011(4):53-54.
4
王灿发,庄胜春.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发生及传播模式建构[J]
.青年记者,2009(24):46-48.
被引量:1
5
虎雅彬.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消解策略——以“抢盐事件”为例[J]
.今传媒,2011,19(7):48-49.
被引量:3
6
王艳.
西方助热比娅主掌“疆独”[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9(8):41-41.
7
王希军,殷玉平.
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8(10):37-40.
被引量:1
8
王军.
思想政治工作应对谣言传播的三个维度[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5):61-63.
9
别有用心的新闻报道值得警惕[J]
.新闻世界,2009(8):8-8.
10
李来房.
批驳与技巧——新疆“7·5”事件对外传播的一点体会[J]
.对外传播,2009(9):39-40.
青年记者
2009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