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皮影VS电影——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信仰问题 被引量:1

Shadow Play and Film——A Stud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lk Belief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皮影源自古代的招魂巫术,民间信仰是皮影传承的重要基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学理基础是科学思维,对巫术思维具有天然的排斥,既要保护,又排斥其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悖论。当代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功能,应当为其留出发展空间,使非物质文化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得以传承。 Before the film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shadow pla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eople's life.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the film, the shadow play gradually disappears. Field survey suggest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enan China, farmers still like to see shadow play. They believe that shadow play will give them wealth and good luck. As a case of culture transmission, it tells us a fact that the folk belief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et our country'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e should correctly deal with folk beliefs.
作者 彭恒礼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83-87,共5页 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河南大学2005年校内基金项目"河南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05YBRW013)
关键词 皮影 电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信仰 shadow play film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lk belief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顾颉刚.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2清·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3顾颉刚.滦州影戏.文学,1934,2(6):1226-1235.
  • 4弗雷泽.金枝·中译本序[M].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 5康保成.佛教与中国皮影戏的发展[J].文艺研究,2003(5):87-92. 被引量:34
  • 6[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 7清·吴士鸿修,孙学恒纂.《滦州志》.嘉庆十五年刻本,卷一,55页.
  • 8《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6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影印,724-725页.
  • 9《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第2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影印,第62页下.
  • 10《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第18辑.上海世纪出版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影印,449页下.

二级参考文献6

  • 1孙楷第:《近世戏曲原出宋傀儡戏影戏考》,《傀儡戏考原》,上杂出版社1952年版,第62-64页,第64页.
  • 2佟晶心.《中国影戏考》[J].剧学月刊,.
  • 3格里戈连科:《形形色色的巫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5页.
  • 4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30页.
  • 5引自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95年重印本,第227页.
  • 6顾颉刚.滦州影戏.文学,1934,2(6):1226-1235.

共引文献73

同被引文献15

  • 1杨军燕.对皮影戏衰落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6(5):14-15. 被引量:8
  • 2吴思红.村庄理性与合作精神——以浙江W村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7):60-64. 被引量:4
  •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 4《华县皮影概述》,华县文体局2005年印发.
  • 5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睿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12.
  • 6萨姆瓦等,《跨文化传通》,陈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26页.
  • 7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2年编纂.《华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8格尔兹,《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422页.
  • 9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出版社,北京,2000年,131页.
  • 10粱君健、沙垚.《变迁中的乡土文化与农村社会》.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