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木炭还原氧化铜探究固相反应机理及反应条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固相反应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实验因成功率低而被广泛讨论。如反应物的质量比、反应物研和程度、反应温度甚至试管大小都影响该实验的效果。狭义地讲,固相反应(Solid state reaction)是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固体产物的过程,如燃烧石灰石、氯酸钾分解等。本文从狭义的概念来讨论固相反应。
作者
卫泽敏
吴先强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8期48-49,共2页
Education In Chemistry
关键词
固相反应机理
氧化铜
反应条件
还原
木炭
固体产物
化学教材
反应温度
分类号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V51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238-252.
2
[美]Authony R.west著,苏勉曾,谢高阳等译.固体化学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4.
共引文献
8
1
曾桂生,谢刚,杨大锦,温珍海.
钙熔盐电解中石墨阳极氧化及防护[J]
.有色金属,2005,57(1):60-63.
被引量:3
2
李陇岗,杨建元,钟辉,杨争.
Mg(OH)_2热分解动力学机理研究[J]
.盐湖研究,2006,14(1):39-42.
被引量:17
3
杨丛林,沈湘黔,周建新.
共沉淀-焙烧法制备球形铝酸锶粉体[J]
.化工进展,2006,25(5):573-576.
被引量:1
4
游东宏,黄晓辉,李少斌.
Er^(3+)∶Y_(0.5)Gd_(0.5)VO_4晶体生长和基本特性[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101-102.
5
周双喜.
纳米ZnO的制备及其抗菌特性的研究[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2):36-40.
被引量:2
6
李桃英,陈松,苏兰伍.
阴离子在Co3O4煅烧过程中的行为[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9(1):40-44.
被引量:1
7
宋肯彭,宋小兰,张树海.
纳米Si/Pb_3O_4延期药热反应动力学研究[J]
.火工品,2011(2):24-28.
被引量:2
8
卢显儒.
ZnS:(Cu、Cl、Co、Gd、Er)光致发光体的研制[J]
.江苏陶瓷,2004,37(1):4-5.
同被引文献
48
1
李晓萍,郑琳弋.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的关键[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7(6):12-13.
被引量:2
2
黄振,何方,赵坤,赵光杰,石化彪,李海滨.
赤铁矿用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氧载体的反应性能[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1):105-111.
被引量:18
3
李志富.
关于甲烷制备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1996(7):14-15.
被引量:3
4
任有良,石启英,周春生.
甲烷制备实验中掺入物的选择[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5,21(11):30-31.
被引量:5
5
米铁,陈汉平,唐汝江,吴创之,马隆龙,邵敬爱,王贤华,赫俏,刘德昌,郑楚光.
生物质半焦气化的反应动力学[J]
.太阳能学报,2005,26(6):766-771.
被引量:47
6
吕亚娟,白林.
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绿色化研究[J]
.化学教育,2007,28(5):50-50.
被引量:4
7
任有良,张国春,刘萍.
甲烷制备实验的认识与改进[J]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2):45-47.
被引量:6
8
王寿红,李情义.
用正交实验法对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30-33.
被引量:5
9
任有良,张国春,鄢焕荣.
甲烷制备实验的新方法[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9):26-27.
被引量:3
10
贾殿赠,杨立新.
铜(Ⅱ)化合物与NaOH室温条件下固-固相化学反应的XRD研究[J]
.化学通报,1997(4):51-52.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5
1
汪阿恋,吴新建,张贤金,叶燕珠.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再探究[J]
.化学教学,2015,0(4):66-68.
被引量:4
2
冉景煜,禹建功,秦昌雷,张松,杨琳,彭佳云.
钙基载氧体松木半焦反应动力学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37(3):680-683.
被引量:3
3
冉景煜,禹建功,秦昌雷,张松,付范萱,杨琳.
基于钙基载氧体的核桃壳半焦化学链气化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16,37(7):1643-1649.
被引量:2
4
郑春燕,粟智.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探究[J]
.山东化工,2019,48(18):191-192.
被引量:1
5
龙琪,陈昌云,孙高爱,张春云,周兴宇,邵阳.
研磨:被忽视的重要实验操作[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15):96-10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宋全文.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32(7):66-70.
2
潘宏宜,陈雪萍.
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J]
.化学教学,2018,0(1):71-75.
被引量:6
3
李冲,胡建军,张寰,李盾,郭前辉,刘新萍.
小麦秸秆真空氧载体气化特性实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18,39(6):1667-1674.
4
吴志强,张博,杨伯伦.
生物质化学链转化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学报,2019,70(8):2835-2853.
被引量:22
5
唐亘炀,顾菁,杨秋,黄振,袁浩然,陈勇.
有机固体废弃物化学链气化技术研究进展[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37(3):700-718.
被引量:14
6
张玉珍.
应用气体传感器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J]
.化学教学,2021(7):65-69.
被引量:2
7
杨道华,李清.
碳还原氧化铜产物的再探究[J]
.安徽教育科研,2021(32):48-49.
8
亚力昆江·吐尔逊,高志伟,代正华,钟梅,靳立军,李建,刘洋,魏博.
准东煤分步和直接化学链燃烧特性[J]
.洁净煤技术,2024,30(6):16-26.
9
龙琪,陈昌云,孙高爱,张春云,周兴宇,邵阳.
研磨:被忽视的重要实验操作[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15):96-101.
1
胡海铭.
巧用长柄V型玻璃管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
.化学教育,2014,35(23):52-53.
被引量:2
2
石磊,李宝禄.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简捷做法[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22(1):20-20.
3
於海兰,沈霞,吕敬慈.
Sm,Nd,Eu,Tb与Oxine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和表征[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1):83-86.
4
李晓林.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J]
.山东教育,2003(14):44-44.
被引量:1
5
杨国安,龙金平.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8(1):54-54.
被引量:1
6
王明振.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J]
.枣庄师专学报,2000,17(2):67-70.
被引量:1
7
李建生.
用未干燥的活性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3,19(8):31-31.
被引量:3
8
王碧春.
氯酸钾分解机理探讨[J]
.新职教,2000(6):42-43.
9
陈承声,王欣,唐周汉.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的关键再探[J]
.化学教育,2010,31(2):68-70.
被引量:6
10
严昌帝.
改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
.科学咨询,2014,0(48):90-90.
化学教学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