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肃省近40年气温变化趋势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甘肃省17个气象站近40a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及最低气温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现,近40a甘肃省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气温的上升过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是不对称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主要是最低气温的上升所引起的;最低气温的上升又主要表现为冬季增温明显,在热岛效应明显的大中城市增温尤为明显。
作者
薛琳
邓国伦
机构地区
兰州气象学校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8期5-6,共2页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甘肃省
年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变化趋势
分类号
S161.2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33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3
参考文献
1
1
翟盘茂,任福民.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J]
.气象学报,1997,55(4):418-429.
被引量:43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丁一汇,戴晓苏.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
.气象,1994,20(12):19-26.
被引量:820
2
赵宗慈,气象科技动态,1994年,38页
3
赵宗慈,气象,1991年,4期,14页
4
陈隆勋,应用气象学报,1991年,2期,164页
5
项静恬,动态和静态数据处理,1991年,619页
共引文献
433
1
苗书玲,曹艳萍,李晴晴.
1951-2019年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4):416-429.
被引量:9
2
于成龙,胡海清,刘丹.
近43年来小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5):55-60.
被引量:11
3
周雅清,任国玉.
城市化对华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趋势的影响[J]
.高原气象,2009,28(5):1158-1166.
被引量:103
4
孙凤华,袁健.
东北地区1959-2002年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4):168-171.
被引量:21
5
倪敏莉,张佳华,申双和.
南京市不同时间尺度温度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2):169-175.
被引量:3
6
Julian X.L. Wang and Dian J. Gaffen NOAA/ Air Resources Laboratory, Silver Spring, MD, 20910, USA.
Trends in Extremes of Surface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Summertime Heat Stress in China[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5):742-751.
被引量:6
7
格桑,拉巴次仁,陈定梅.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from 1971 to 2008 in Tibet[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4):52-55.
8
张俊波,尚可政,王式功,周海.
Analysis on the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Zhumadian in Recent 50 Years[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8):31-35.
被引量:1
9
DU Liang-liang,CHEN Xiao-yan,YANG De-bao,SHANG Ke-zheng,WANG Shi-gong Gansu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scale Frost in East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of Gansu in Recent 40 Years[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1,2(11):42-45.
被引量:1
10
何小宁,吴幸毓.
近三十年福建省霜冻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J]
.海峡科学,2012(8):3-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5
1
李晓燕,翟盘茂,任福民.
气候标准值改变对ENSO事件划分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1):72-78.
被引量:79
2
王拴全,刘冬梅.
渭北旱原甘蓝型油菜北移的实践与认识[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12(3):74-78.
被引量:23
3
侯立白,陈贺芹,陈贵,张惠臣,王洪岩,吴光华.
辽宁省小麦北移种植的可行性与实践[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3):42-44.
被引量:21
4
孙万仓,牛俊义,滕文惠,张金文,盖玥,雷建眀,范惠玲,王鹤龄,叶俭,曾军,张亚宏,刘亚莉.
覆盖处理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3):315-318.
被引量:37
5
苏明峰,王会军.
中国气候干湿变率与ENSO的关系及其稳定性[J]
.中国科学(D辑),2006,36(10):951-958.
被引量:36
6
张俊儒,张永福.
景电灌区适当扩大种植冬小麦刍议[J]
.甘肃农业科技,1997(2):9-10.
被引量:1
7
-.中国农业全书:甘肃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
马范 邹继范.甘肃省天然草场的退化及对策(上)[J].甘肃省科技情报,1985,(2):14-18.
9
甘肃省三年停止破坏调查研究领导小组编写组 甘肃省“两西”建设指挥部.甘肃省中部地区三年停止植被破坏资源汇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10
中国农业全书.甘肃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引证文献
5
1
孙万仓,牛俊义,滕文惠,张金文,盖玥,雷建眀,范惠玲,王鹤龄,叶俭,曾军,张亚宏,刘亚莉.
覆盖处理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3):315-318.
被引量:37
2
武军艳,孙万仓,杨杰,魏文惠,郭秀娟,张俊杰,张鹏飞.
不同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3):96-99.
被引量:23
3
杨龙,赵景波.
ENSO事件对河西走廊气候与气候灾害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2012,29(6):949-955.
被引量:21
4
赵晓英,张自和,等.
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J]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2001,12(2):35-38.
被引量:6
5
赵晓英,侯扶江.
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J]
.草业科学,2001,18(6):12-15.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孙万仓,武军艳,曾军,朱慧霞,刘雅丽,张亚宏.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初步评价[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151-155.
被引量:39
2
李广,侯扶江,黄高宝.
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农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84-188.
被引量:4
3
马琦,李葆春.
河西地区草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J]
.草业科学,2005,22(11):17-19.
被引量:8
4
龙瑞军,董世魁,胡自治.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J]
.草原与草坪,2005,25(6):3-7.
被引量:106
5
梁亚民.
甘肃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23(1):21-24.
被引量:2
6
叶剑,孙万仓,武军艳,曾军,张亚宏,刘雅丽,康艳丽,郭秀娟,魏文惠,杨杰,蒲媛媛,曾潮武,刘红霞.
群体密度对冬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171-175.
被引量:51
7
田迅,杨允菲.
吉林省西部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区草地退化现状及管理对策[J]
.生态学杂志,2009,28(1):152-157.
被引量:12
8
李强,陈跃华,林萍,贾东海,顾元国.
播期对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51-55.
被引量:22
9
李强,陈跃华,林萍,顾元国,贾东海.
播期对冬油菜鲜、干重净增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3):517-522.
被引量:10
10
龙攀,黄璜.
作物覆膜温室效应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10,24(1):52-55.
被引量:12
1
漂浮育苗解决高粱在山区种植难题[J]
.农家致富顾问,2010(12):24-24.
2
宋广镇,胡定东.
“鲁豆10号”高产栽培技术与气象条件分析[J]
.山东气象,1995,15(4):47-49.
3
杨学达,郭奥楠.
铁岭地区早春低温条件下水稻田间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40-41.
4
徐宗俦,冯明友,陈孟权,张克龙,张家洪,雷昌彬,张振华.
适合高海拔低气温地区杂交稻配组新恢复系的选育研究初报[J]
.种子,2000,19(5):46-48.
5
刘寅雁.
适合高海拔低气温地区种植的杂交油菜“杂101”[J]
.农技服务,1995(6):27-28.
6
张鹏,徐宗俦.
高寒地区籼粳稻品种不同播期的产量效应[J]
.作物研究,1995,9(4):25-28.
被引量:1
7
曹家洪,王文普,胡洪宾.
高海拔地区杂交玉米制种氮、钾不同用量的产量效应[J]
.耕作与栽培,1997,17(4):26-28.
被引量:4
8
魏金连,潘晓华.
鄱阳湖区近40年来双季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95-12997.
被引量:3
9
孙奇,刘志鹏,武威.
甘肃省近43年温度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9867-9868.
被引量:1
10
李洪辛,孙鹏.
果树低温危害的原因与对策[J]
.农家之友,2008(24):45-47.
被引量:1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