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钱币》
2009年第3期39-47,共9页
China Numismatics
共引文献42
-
1許志强.建康東北蕭梁陵墓的分佈及相關問題探討[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0(2):103-113.
-
2計小豪.《南史》所涉蕭詧事迹與《周書·蕭詧傳》的史源關係[J].历史文献研究,2022(2):232-242.
-
3黄督军.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墓新探[J].常州文博论丛,2022(1):1-9.
-
4王志高.六朝帝王陵寝述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0(3):23-31. 被引量:1
-
5町田章,劳继.南齐帝陵考[J].东南文化,1986(1):43-63. 被引量:14
-
6骆鹏.南京出土南齐王珪之墓志考释[J].东南文化,2015(3):77-80. 被引量:2
-
7王志高.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的时代及墓主身份的讨论——兼论东晋时期的合葬墓[J].东南文化,2003(9):43-52. 被引量:17
-
8费玲伢.南朝女性墓志的考释与比较研究[J].东南文化,2005(2):49-55. 被引量:2
-
9韦正.南京西善桥宫山“竹林七贤”壁画墓的时代[J].文物,2005(4):75-87. 被引量:27
-
10董亚巍,施继龙,周卫荣,戴志强,王昌燧.萧梁钱币铸造工艺模拟实验[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18(2):46-5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50
-
1马涛,张金喜,周维林,孙辰.南京市麒麟镇西晋墓、望江矶南朝墓[J].南方文物,2002(3):16-21. 被引量:6
-
2邵磊.南齐王宝玉墓志考释——兼论南朝墓志的体例[J].文献,2003(4):85-91. 被引量:8
-
3韩昇.“魏伐百济”与南北朝时期东亚国际关系[J].历史研究,1995(3):34-44. 被引量:28
-
4戴禾,张英莉.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J].历史研究,1984(5):152-167. 被引量:4
-
5崔晓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币制政策及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2):87-89. 被引量:2
-
6王志高,贾维勇.江苏南京市白龙山南朝墓[J].考古,1998(12):46-52. 被引量:15
-
7童斌.日本出土反映古代中、朝、日文化交流的超一流马具[J].国外社会科学,1986(4):76-77. 被引量:1
-
8李文明,钱锋.南京童家山南朝墓清理简报[J].考古,1985(1):23-27. 被引量:16
-
9杨泓.日本古坟时代甲胄及其和中国甲胄的关系[J].考古,1985(1):61-77. 被引量:5
-
10冯普仁.南朝墓葬的类型与分期[J].考古,1985(3):269-278.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7
-
1秦慧颖,杨君,赵云峰.2009年中国钱币学研究综述[J].中国钱币,2010(2):71-78.
-
2邵磊.南京灵山梁代萧子恪墓的发现与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28(5):12-22. 被引量:9
-
3邵磊.南京市灵山南朝墓发掘简报[J].考古,2012(11):52-61. 被引量:15
-
4朱文涛.六朝时期的海上交通与对外造物文化交流述略[J].创意与设计,2016(5):48-59. 被引量:1
-
5孙炜冉.百济武宁王史事考辨及其历史评价[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3):1-8. 被引量:2
-
6杨璐.百济武宁王陵出土器物中的狩猎纹与忍冬纹研究[J].艺术生活,2022(2):56-64.
-
7魏植槐,顾秀秀.“合金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5X):42-43.
二级引证文献23
-
1許志强.建康東北蕭梁陵墓的分佈及相關問題探討[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0(2):103-113.
-
2黄夏年.广西佛教与中国佛教[J].普陀学刊,2022(1):20-48.
-
3毕研琦,张闻捷,王思怡(摄影/绘图),马恩铭(摄影/绘图),谈海彤(摄影),董少清(绘图),刘太远(绘图),包文放(绘图),刘宇昕(绘图),张硕(绘图).福建平潭县仙女山南朝至唐初砖室墓[J].考古学集刊,2019(1):35-43.
-
4黄督军.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墓新探[J].常州文博论丛,2022(1):1-9.
-
5邵磊.南京灵山梁代萧子恪墓的发现与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28(5):12-22. 被引量:9
-
6朱智武.六朝墓志书体及相关问题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30(3):12-16. 被引量:2
-
7朱智武.东晋南朝出土墓志所见地名例释[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43-47.
-
8朱智武.南朝墓志文体的文学化进程考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67-72.
-
9陈华文,陈淑君.因时因事而变:在时代的需求中适应传统——论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特征[J].西北民族研究,2015(1):170-181. 被引量:1
-
10许志强,张学锋.南京狮子冲南朝大墓墓主身份的探讨[J].东南文化,2015(4):49-58. 被引量:16
-
1李春祥.《三国史记》与《三国遗事》比较研究[J].东北史地,2016,0(1):84-90.
-
2张永敏.评校勘本《三国史记》与《三国遗事》[J].东北史地,2007(4):95-95.
-
3方毓强.韩国的故都祭祀[J].旅行者,2008(1):178-181.
-
4陈蒲清.论《三国遗事》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86-91. 被引量:3
-
5朱克川.韩国迁都与“地域情结”[J].中国国家地理,2004(8):98-100.
-
6李未醉,张香凤.古代中国农业技术在朝鲜的传播[J].农业考古,2008(1):101-104.
-
7秋实.着眼史料建设 惠及学界同仁——谈《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两书(校勘本)的出版[J].东北史地,2004(2):55-55. 被引量:1
-
8拜根兴.《三国遗事》所见罗唐关系关联内容的新考察[J].唐史论丛,2007(1):198-216. 被引量:1
-
9弋君.庆州龙江洞发现一座重要新罗古坟[J].北方文物,1988(1):26-27. 被引量:1
-
10南朝鲜古代文物遭受破坏[J].文物,1956(11):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