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庄子的道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庄子思想的根本主题仍然是道。道是真实的存在,但不是如同一个物那样的具体的存在者。道是没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是超出时间和空间的。因为道不同于万物的存在,所以它是虚无。虽然道是存在的,而且作用于人,但庄子认为道不可知。但人的思想和言说等都是存在性的,而不是虚无性的。因此,道拒绝走向人的思想和言说。同时,人对于道的任何思想和言说都不可能显示道,而只能遮蔽道。庄子认为,一个得道的人就是真人。他是一个被道所规定的人,一个处于真理之中的人。
作者 彭富春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7-121,共5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庄子 知道 成道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88、324页.

共引文献57

同被引文献32

  • 1陈静.“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J].哲学研究,2001(5):49-53. 被引量:55
  • 2朱晓燕.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探析[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2):15-17. 被引量:1
  • 3商戈令.“道通为一”新解[J].哲学研究,2004(7):41-46. 被引量:19
  • 4贾永雄.庄子之“忘”的美学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5):77-81. 被引量:2
  • 5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 6郭庆藩.《庄子集释》,《诸子集成》本第3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93页.
  • 7司马哲.庄子[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60,53,53,244,89,62,66,60,42,89,20,85,21,21,21,183,18,18,19,5,69,124,22,69,17,16,53,77,244,79,76,39,71,73,80,12,145,186.
  • 8[法]胡若诗唐诗中的镜与知[A].钱林森.法国汉学家论中国文学[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9[美]孟旦.早期中国“人”的观念[M].丁栋、张兴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10彭富春:《论中国的智慧》,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第213页.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