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评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善用史家层累堆积的话语权,建构了一种自足独创的文学史编撰体例,由大量原始史实的爬梳析解,显示出脱俗不凡的历史识见和独到的审美眼光,也是文学史著中学术文字以诗情与文采见长的翘楚之作。
作者
曹惠民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新文学史
层累堆积
史实
史识
史才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林莽.《中国新文学廿年(1919-1939)》,香港世界出版社,1957年版.
2
李辉英.《中国现代文学史》,香港东亚书局,1970年版.
共引文献
1
1
高博涵.
徐訏个体思想与“社会使命”追求的复杂关系[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56-62.
1
王勤滨.
卓识与偏见:评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1):154-156.
2
石燕波.
唐弢与司马长风的鲁迅观之比较探析[J]
.华中人文论丛,2012(1):22-25.
3
罗宗义.
茅盾和李健吾在新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兼评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对茅盾和李健吾的论述[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1(1):40-49.
4
王瑜,韦群芳.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再探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102-105.
5
钟军红.
批评家的灼识与偏见──读司马长风的《曹禺的<雷雨>》[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37-41.
被引量:1
6
谭筱玲.
主体文学史观的制约作用──对唐弢和司马长风文学史著作的思考[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40-44.
7
古远清.
勇踏“蛮荒” 毁誉参半──评香港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J]
.嘉应大学学报,1995,13(3):26-30.
被引量:2
8
王勤滨.
剥茧抽丝现真容——司马长风对周作人文艺思想的接受[J]
.理论月刊,2009(2):126-128.
9
刘铭璋.
评司马长风对鲁迅的评价[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7(3):39-43.
10
余岱宗.
《围城》的情爱关系与人性弱点[J]
.书屋,2002(2):65-67.
被引量:4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