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联动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业联动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大联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激发区域创新潜力,从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本文以江苏徐州、无锡为例,分析两地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和梯度性,探讨区域产业联动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
作者
简晓彬
沈正平
刘宁宁
机构地区
徐州空军学院财务系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5,共2页
Commercial
基金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2005004)
徐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XZZD0716)
关键词
产业联动
新型工业化
产业结构
分类号
F427.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沈正平,简晓彬,施同兵.
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J]
.经济地理,2007,27(6):952-955.
被引量:37
2
施同兵,简晓彬.
论产业联动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江苏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158-16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吕涛,聂锐.
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2-4.
被引量:95
2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J]
.经济地理,2001,21(1):33-37.
被引量:224
共引文献
40
1
张明倩,范燕,甄亚丽.
京津冀产业联动视角下河北省城市产业定位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09(1):39-42.
2
刘钊,马军海.
产业联动网络及其形成演进机制研究[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6):104-107.
被引量:19
3
刘钊.
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
.财会研究,2009(1):74-77.
被引量:15
4
刘颖琦,邓元慧,郭名.
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产业联动模式研究[J]
.科学决策,2009(2):51-64.
被引量:8
5
徐子青.
区域联动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4-41.
被引量:16
6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
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4):46-51.
被引量:29
7
常玉苗.
沿海欠发达地区经济联动开发模式研究——以江苏沿海开发为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27-130.
被引量:8
8
张卫华.
北部湾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3):17-21.
被引量:5
9
田硕,宿慧爽.
基于产业结构差异的长吉图区域合作潜力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2010(7):58-61.
被引量:7
10
王德利,方创琳.
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
.地理研究,2010,29(8):1392-1406.
被引量:44
同被引文献
16
1
孙宏霞.
构建青岛大旅游圈联动模式的思考[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2(2):120-124.
被引量:7
2
吕涛,聂锐.
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2-4.
被引量:95
3
王文森.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统计,2007,22(10):47-48.
被引量:35
4
刘钊,马军海.
产业联动网络及其形成演进机制研究[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6):104-107.
被引量:19
5
刘钊.
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
.财会研究,2009(1):74-77.
被引量:15
6
李瑞林.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聚、产业分工:新经济地理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2009(5):7-10.
被引量:18
7
孔德林,乐上泓,黄远水.
基于系统论的长三角区域旅游联动动力机制分析[J]
.旅游论坛,2009,2(2):224-228.
被引量:6
8
马林,平建恒,杨玉文.
东北经济区区域经济协作运行机制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4):309-313.
被引量:1
9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
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4):46-51.
被引量:29
10
齐华东,史建军,赵飞.
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地理集中度实证分析[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9-1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李媛,王彧琳,邱克强.
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协作机制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340-345.
被引量:2
2
裴庚辛.
构建豫鲁苏皖接合部十城市旅游圈产业联动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
.经济视角,2014,33(4):30-3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惠树鹏.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联动网络演进路径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3(4):139-141.
被引量:1
2
徐昱东,邱爱莲,柳玉青.
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基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的视角[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2):151-159.
被引量:4
1
欧高教.
释放中国的创新潜力[J]
.商业价值,2011(2):112-112.
2
金晓伟.
山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SWOT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实证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47-52.
被引量:2
3
庞贝,杨芳.
大唐七台河:发掘创新潜力 重现美好蓝天[J]
.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12):39-39.
4
刘宁宁,简晓彬,沈正平.
江苏南北产业联动的机制与模式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5):17-18.
被引量:2
5
殷向东.
挑战创新潜力[J]
.农药市场信息,2009(1):26-26.
6
李丙春.
引领高端产业发展 全面激发区域经济活力[J]
.红旗文稿,2008(1).
7
邵蔚,欧阳潇.
组团参展 激发区域品牌活力[J]
.纺织服装周刊,2012(11):24-24.
8
张伟.
汉富控股、诺远资产董事长韩学渊:中国金融创新潜力大、市场广[J]
.中国经济周刊,2015,0(35):34-35.
9
高建华.
发掘80后的创新潜力[J]
.销售与市场,2011(22):26-27.
10
释放出中国的创新潜力[J]
.北大商业评论,2011(3):135-135.
商业时代
2009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