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的根本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于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机制、基于有效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创新机制以及基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新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现代哲学解释学、社会创造论以及唯物史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的根本方法。
作者
王浩斌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处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8-32,共5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动力机制
哲学解释学
社会创造论
唯物史观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Josef Bleicher. Contempory Hemerneuties: Hemreneurcs as Mehtod, Philosophy and Critique [ M ]. London and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0:58.
2
俞吾金.
马克思的实践释义学初探[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7(3):96-103.
被引量:36
3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
赵光武.
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5-11.
被引量:4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80.
6
徐松林.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J]
.求实,2005(12):27-2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德]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4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7.
5
.毛泽东传(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
162
1
黎志萍.
哲学解释学对译者地位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351-352.
被引量:1
2
叶美芳,牛文君.
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439-443.
被引量:1
3
陈治国,洪汉鼎.
2004:诠释学与中国[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9.
被引量:1
4
耿强.
阐释学翻译研究反思[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2):77-82.
被引量:29
5
耿强.
对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学科反思[J]
.外语研究,2006,23(3):39-44.
被引量:19
6
李勇.
哲学诠释学的困境与出路[J]
.桂海论丛,2006,22(5):28-30.
7
王飞南.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6):61-66.
8
王浩斌,王飞南.
毛泽东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2-26.
被引量:1
9
王浩斌,王飞南.
论江泽民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特色[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5):1-5.
10
王浩斌,王飞南.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位[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1):22-26.
1
蒋平,张志巧.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66-69.
2
王浩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1-4.
3
张丹.
“西方哲学解释学”中国化的思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2):38-39.
4
谭祖雪.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江泽民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的思想及其启示[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7):302-304.
被引量:1
5
王悦琴.
论邓小平哲学思维的创新机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3):63-66.
6
李哲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机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2):32-35.
7
王金福,陈海飞.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66-71.
被引量:1
8
张陆.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6):58-58.
9
郭跃军.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5-8.
被引量:11
10
王金福.
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三个关系问题[J]
.学习论坛,2008,24(8):24-27.
被引量:5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