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经济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江苏南北同样也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有差距才有产业的互补与合作,才会为苏南与苏北之间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提供可能。文章在阐述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正反面因素,进而提出促进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对策。
作者
刘宁宁
简晓彬
沈正平
机构地区
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徐州空军学院财务系
淮海发展研究院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0-111,共2页
Commercial
基金
徐州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基金项目(XKY2007301)
关键词
苏南
苏北
产业联动
南北
挂钩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江苏省“十五”计划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中期评估报告(一)[R].江苏省十五计划中期评估专题报告,2003.
2
郝朝军.
苏南与苏北产业转移的机制与政策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5):52-56.
被引量:21
3
白雪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潘伟志.
产业转移内涵、机制探析[J]
.生产力研究,2004(10):119-120.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21
1
张蕾,高志文,吴优.
关于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乏力的研究[J]
.江苏商论,2009(3):3-5.
被引量:4
2
朱福兴.
区域非均衡发展与地方政府适度干预——以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10,26(9):116-119.
3
唐建.
基于产业转移背景的扬州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4,18(1):6-10.
4
郝朝军,上官乐奇,朱福兴,赵秀文.
江苏加快苏北发展政策及其绩效评价的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27-31.
被引量:1
5
宋可.
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41-46.
被引量:10
6
张洋,魏晓卓,吴君民.
苏南产业向苏北和谐转移问题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12-13.
被引量:1
7
刘宁宁.
苏北与苏南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J]
.商业时代,2010(26):140-141.
被引量:4
8
李正锋,王铁.
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苏北物流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2010(12):60-61.
被引量:2
9
戴子刚.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启示[J]
.中国产业,2011(2):83-84.
10
梁幸平,孙君.
江苏产业转移研究现状与政策评述[J]
.商业时代,2011(8):134-13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王鹏涛.
山海协作模式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
.中国商界,2008(11):109-110.
被引量:3
2
赵欢,邵宇平.
关注区域协调发展 走进山海协作工程——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考察报告[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28(5):91-94.
被引量:3
3
黄爱华,谭雅娟.
基于产业集群的广东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
.珠江经济,2006(10):15-22.
被引量:2
4
毛广雄.
基于区位进入理论的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动因及模式分析[J]
.人文地理,2009,24(4):72-7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唐贵伍,曾岚,蔡翔,郭盟,毛昌麒.
省域内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经验及对广西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5):89-9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邱知奕.
粤桂港澳实现货币合作的可能性探讨——基于地缘经济学和OCA理论的分析[J]
.创新,2014,8(5):74-78.
1
邹凤岭.
东西合作开发西部[J]
.企业天地,2001(1):36-37.
2
桑登平.
苏台高新技术产业的互补与合作[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3,16(1):15-16.
被引量:2
3
鲍健波.
滨海新区:发展产业集群 优化产业结构[J]
.宏观经济管理,2010(12):54-55.
被引量:1
4
李艳,陈雯.
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快江苏经济发展[J]
.现代经济探讨,2004(3):59-61.
被引量:2
5
刘宁宁.
苏北与苏南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J]
.商业时代,2010(26):140-141.
被引量:4
6
肖蕾,黄茂兴.
改革开放30年闽台区域经济互补与合作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38-142.
被引量:9
7
王江,段志英,张培燕.
中俄科技互补与合作发展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25(S1):96-100.
8
谷人旭.
日本都市经济圈产业联动发展及其启示[J]
.城市研究,2000(2):55-58.
被引量:15
9
中国与非洲资源互补与合作前景[J]
.中国软科学,1998(7):16-20.
被引量:2
10
朴光姬.
中国大陆和韩国、日本及香港地区之间工业互补与合作[J]
.管理世界,1999,15(6):77-86.
被引量:2
商业时代
2009年 第2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