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差力差速器设计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差速器是一种允许车辆两驱动轮之间有不同转速的动力传递装置。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差速不差力。为了达到既能差速又能差力的目的,现今采用三种方法:(1)人工控制,使差速驱动和刚性驱动在需要的时候相互转换,这就是差速锁;(2)以削弱差速功能来增加差力功能,这就是...
作者
郭平辉
机构地区
湖南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研究所
出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6-37,共2页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关键词
汽车
差力差速器
设计
差速器
结构
效率计算
分类号
U463.218.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2
1
黄家煦.
自动防滑系统的发展[J]
.国外汽车,1993(1):7-11.
被引量:1
2
马天飞,王云成,林洪月.
粘性联轴节在4WD汽车上的应用[J]
.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9(1):49-54.
被引量:7
3
姜瑞平,董哲洪.
新型防滑差速器[J]
.世界汽车,1995(3):23-25.
被引量:1
4
任少卿,陈慧岩,黄江波,宋士伟.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及其发展趋势[J]
.上海汽车,2005(11):37-41.
被引量:4
5
任少卿,陈慧岩,黄江波,宋士伟.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J]
.汽车电器,2006(3):1-5.
被引量:16
6
洪慕绥,赵连奎,李俊贤.
电子控制牵引力调节装置[J]
.汽车技术,1996(12):53-60.
被引量:1
7
王德平,郭孔辉,高振海.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J]
.汽车技术,1997(4):22-27.
被引量:17
8
程军,袁金光,王西山.
汽车防滑控制的研究[J]
.汽车工程,1997,19(2):96-102.
被引量:10
9
崔凤桐.
牙嵌式自由轮差速器的性能检测[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97,25(6):38-39.
被引量:1
10
方志刚,吴晓波.
嵌入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J]
.计算机技术,1997(5):101-1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屈文涛,王辉.
磁粉离合器在汽车差速系统中的应用[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12):52-54.
被引量:3
2
边明远.
汽车ASR技术研究的进展[J]
.北京汽车,2002(4):9-14.
被引量:8
3
赵驰,刘世杰,徐培民.
差速器间隙测量设备的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12):115-11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任少卿,陈慧岩,黄江波,宋士伟.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及其发展趋势[J]
.上海汽车,2005(11):37-41.
被引量:4
2
任少卿,陈慧岩,黄江波,宋士伟.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J]
.汽车电器,2006(3):1-5.
被引量:16
3
周艳霞,杨财,宋健.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制动压力干预模式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08,25(3):267-270.
被引量:1
4
何太碧.
ABS/ASR/EBD集成防滑控制原理性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9,6(01X):276-278.
5
刘建建,陈祝平.
磁粉离合器及其应用[J]
.机电技术,2010,33(4):63-65.
被引量:8
6
邬再新,唐翠萍.
阀门动静态转矩测试系统的设计[J]
.机床与液压,2010,38(22):102-103.
被引量:1
7
张卫民,娄阳.
汽车ABS/ASR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J]
.魅力中国,2013(25):311-311.
8
宋年秀,刘鹏.
基于MATLAB的ASR模糊仿真分析[J]
.公路与汽运,2016(5):7-9.
9
董祺,喻洪流,方又方.
一种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力矩控制系统设计[J]
.电子科技,2017,30(4):136-139.
10
谢恩.
基于MATLAB的ASR系统的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8(9):166-166.
1
马翠英,黄晖,李国祥.
关于冷却风扇容积效率计算问题的探讨[J]
.公路与汽运,2005(6):4-6.
被引量:3
2
林国湘.
一种新型差力差速器的研制[J]
.金属矿山,2005,34(11):46-47.
被引量:1
3
刘合法,何维廉.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效率计算[J]
.传动技术,1997(4):44-51.
被引量:3
4
秦固.
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计算及参数取值分析[J]
.港口装卸,2007(2):36-38.
被引量:4
5
郭平辉.
差力差速器设计——差动行星轮系应用探讨[J]
.机械传动,1998,22(4):48-49.
6
苏云峰,邓志翔.
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式站后折返线长度及效率计算[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4):66-68.
被引量:5
7
史明亮.
静力荷载试验中关于加载以及控制荷载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1):164-165.
被引量:3
8
周雅夫,陈博文,胡晓炜,连静.
车用电机效率测试方法研究[J]
.汽车电器,2015(4):59-62.
被引量:2
9
郑慧民.
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参数计算及制冷剂的影响[J]
.天津汽车,2001(1):28-31.
10
船舶、舰船工程[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14(10):278-283.
机械设计
199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