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0年代的沦陷区上海,舞台上出现了一批由熟习欧文的知识人创作的话剧杰作——《清官怨》《荒岛英雄》《梁上君子》《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倾城之恋》。本文聚焦于这批优秀的剧本及其作者,首先考察了当时的语境,指出:以日本对华新政策出台的1942年为界,进入沦陷后期。正是在这一特殊的时空,话剧的繁荣得以实现。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得出以下结论:这批话剧作品继承了"五四"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精神,却又以一种更为丰富复杂的方式呈现——摒弃了"自由与不自由、平等与不平等"的二元对立的方式,展现了不自由中的自由及不平等中的平等,创造出一种"参差的对照"美学。
出处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7,共12页
Journal of PLA Art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