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哈贝马斯的“认知兴趣”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哈贝马斯虽非教育专家,但他的交往理论、新理性精神等极富建设性的思想对教育界有重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对课程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哲学思想,是他的认知兴趣理论。
作者
杨延飞
机构地区
西藏日喀则地区一高
出处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5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认知兴趣
课程发展
影响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传燧,欧阳文.
课程范式与课程建构性试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1):11-16.
被引量:19
2
张华等著.课程流派研究[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小威廉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4.
2
泰勒 施良方 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威廉E派纳,等.理解课程(下)[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
5
M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天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7.
6
肖川.
课程的意味[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6):11-1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8
1
蔡庆丰,张亦春.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思路与培养目标设计[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2):60-64.
被引量:9
2
宋景芬,张国方,曾娟,李江天.
大学生文化素质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论《汽车文化》教学体系设计[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0-82.
被引量:9
3
黄淑敏.
网络课程范式研究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3):189-191.
4
阎守扶,张蕴琨.
我国高等院校近10年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文献回顾[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66-272.
被引量:10
5
张蕴琨,阎守扶.
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26-30.
被引量:14
6
朱玉江.
基于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构[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4):136-140.
被引量:4
7
李亚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改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71-71.
被引量:2
8
侯侠,王建强,齐晶晶,赵宏林,刘哲.
高职院校煤化工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J]
.科教文汇,2013(3):126-128.
被引量:4
9
魏静.
女大学生体态语优化课程建构与训练技巧研究[J]
.运动,2016(6):76-77.
10
杨四耕.
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J]
.中国民族教育,2016(7):24-26.
同被引文献
3
1
(德)哈贝马斯.认知与兴趣[M].郭官义,李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
Carr, W. & Kemmis, S. 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M]. Philadelphia : Falmer, 1986.
3
Joy, Palmer. Fifty Modern Thinkers on Education:From Piaget to the Present[M]. England: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1.
引证文献
1
1
车向前.
知识建构旨向理论下大学外语教育反思[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3):160-161.
1
李艳丽.
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J]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5,0(4):112-112.
2
陈慧芸.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和能力[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3):96-96.
3
孔明安.
工程科学与技术哲学:从工程科学的特征看技术哲学——德国哲学家H.波塞尔专访录[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34-37.
被引量:5
4
吴建平.
“科”“艺”之花别样红——幼儿科学教育在艺术领域中的渗透[J]
.文教资料,2011(28):144-145.
5
谢平.
叔本华——生命为何如此仓促?[J]
.科技中国,2016,0(8):98-100.
6
汤月娥.
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
.科技视界,2015(5):382-382.
被引量:1
7
倪国辉.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体会[J]
.新课程学习(中),2013(4):119-119.
8
武彩琴,陶永森.
经典诵读不容忽视[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25-26.
9
语录·智慧[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1):15-15.
10
曹波,洪伟.
体育教师的评价应与课程发展同步[J]
.今日科苑,2007(24):293-293.
文教资料
2009年 第2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