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郑州市鲜食甘薯生产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甘薯是郑州市第二大秋粮作物。在粮食生产中排位第三,是重要的薯类作物.兼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特点。其营养十分丰富.除含大量淀粉、可溶性糖、多种纤维素和氨基酸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及钙、钾、铁等矿物质,具有良好的健身壮体防病之功效。尤其是鲜食甘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至在不少发达国家范围内形成了食用甘薯热。
作者
徐红丽
金梅香
机构地区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9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甘薯生产
鲜食甘薯
郑州市
利用现状
开发
秋粮作物
粮食生产
经济作物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TV21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康志河,杨国红,李新美.
河南省甘薯生产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杂粮作物,2004,24(1):34-36.
被引量:2
2
郭新平,仇登搂,黄成星,李艳霞.
优质食用型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2(4):9-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王寒.论甘薯发展前途[J].中国甘薯,1981,(1):14-15.
2
戎新祥,王庆南,赵荷娟.
江苏省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前景[J]
.江苏农业科学,1998,26(1):35-37.
被引量:3
3
邱瑞镰,林长平,胡建勋,刘小平.
我国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及其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1989,17(4):34-3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
1
王汝娟,王振林,梁太波,张晓冬,刘兰兰,史春余.
腐植酸钾对食用甘薯品种钾吸收、利用和块根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3):520-526.
被引量:72
2
柳洪鹃,张立明,史春余,李作梅.
甘薯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特性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2):71-75.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16
1
孙海林,田丰,张永成.
马铃薯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5,19(1):26-28.
被引量:20
2
王惠群,萧浪涛,杨艳丽,洪亚辉,刘素纯,童建华.
不同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J]
.中国马铃薯,2005,19(6):335-339.
被引量:18
3
李锋,李建科,赵燕.
红薯的保健功能及发展趋势[J]
.农产品加工(下),2006(11):21-23.
被引量:23
4
刘振元,王永华,孙克威,杨春玲.
翻蔓、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影响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07,27(1):50-52.
被引量:6
5
杨爱梅.
甘薯高淀粉育种途径的探讨[J]
.杂粮作物,2009,29(1):18-20.
被引量:14
6
杨国红.
高产、抗病、鲜食型甘薯新品种郑薯21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8):51-51.
被引量:9
7
吕树立,孙凤岭,周玉玲,姜曙光,孙喜云,左双喜.
不同栽植密度对商薯1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8):53-54.
被引量:17
8
张军.
不同栽培措施对商薯19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2(6):39-41.
被引量:2
9
陈晓光,李洪民,张爱君,史新敏,唐忠厚,魏猛,史春余.
不同氮水平下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光合和淀粉积累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2,38(9):1728-1733.
被引量:67
10
史婵,李秋卓,张菡,张兴端,唐渝文.
栽培密度、肥料对优质鲜食型甘薯‘万薯10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4):7-1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王慧瑜,张晓申,李晓青,赵海红.
淀粉甘薯产量比较及不同密度试验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22-23.
被引量:6
2
赵海红,王慧瑜,张晓申,李晓青.
鲜食甘薯产量比较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10(10):44-45.
3
曹辉,王峰,左红娟,张晓申.
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22,68(11):13-1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苏明,黄洁,甘学德,许瑞丽,叶剑秋.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6-9.
被引量:17
2
李红忠,史本林,朱新玉.
豫东地区能源型甘薯品种的筛选[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0):19-21.
3
尤瑞玲,李红忠,史本林.
基于正交实验的高淀粉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118-123.
被引量:4
4
史本林,尤瑞玲,李红忠.
能源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688-2690.
被引量:1
5
蒋文癸.
龙津薯1号秋甘薯的特征特性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9-40.
6
邹语嫣,王连军,雷剑,柴沙沙,靳晓杰,程贤亮,杨新笋,李艳芝.
甘薯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23,39(2):152-157.
被引量:2
7
林刿.
雷州市番薯增产提质栽培关键技术[J]
.南方农业,2023,17(10):19-21.
被引量:1
8
裴芳苗,赵海,靳艳玲.
甘薯内生菌根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4(2):169-174.
9
穆桂脂,王千翼,郑德慧,李登山,张婷婷,张国超,张万枝.
甘薯横向水平复式移栽机栽苗装置设计及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23,39(24):1-10.
10
王巧云,王聪武,田宏恩,杜明叶,王亚生,同新凤.
“合阳红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24,70(2):67-69.
1
陆文柱,李培夫.
特用玉米的生产利用现状[J]
.宁波农业科技,1994(3):31-32.
2
汪勤芳.
杭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浅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62-163.
被引量:6
3
杨存义,何蓓如,孟荣华,刘曙东.
小麦光温敏“两系”材料研究和利用现状[J]
.麦类作物,1997,17(1):25-27.
被引量:7
4
龙灵芝,周正红,朱列书.
湖南省烤烟新品种比较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2009(4):22-24.
被引量:4
5
杜述荣.
工业用兼食用甘薯新品种遗306的选育及推广[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12(5):51-55.
被引量:1
6
波嘎—优质食用甘薯[J]
.安徽农业,2001(3):20-20.
7
范泽民,邢凤武,朱玉灵.
优质食用甘薯皖薯8号选育报告[J]
.杂粮作物,2004,24(6):324-325.
8
朱芸初.
早熟食用甘薯新品种浙薯2号的选育和利用[J]
.浙江农业科学,1989,30(2):68-71.
被引量:1
9
贾士龙.
甘薯产业化前景看好[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0):57-57.
10
焦春海.
神农架及三峡地区油料作物种质资源考察与初步鉴定[J]
.作物品种资源,1991(1):4-6.
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