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学术人假设的高校学术职业流动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流动是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之一,而竞争性流动是保持学术职业竞争力的关键。不同的人性假设所形成的流动动因不同。学术职业的对象是以学术为工作领域的教师,本质上是学术人,有着学术人的内在品质和对学术的虔诚和忠诚,基于学术人假设的竞争性流动对于保证教师队伍具有学术人的基本特征,促进学术职业的整体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李志峰
杨开洁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6,共3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学术职业
流动
人性假设
学术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60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97
参考文献
4
1
沙因.余凯成,等译.组织心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32.
3
葛新斌.
试析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基本形态及其关系[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15-120.
被引量:24
4
LoganWilson.The Academic Man[M].New Brunswick (U.S.A) and London (U.K.) 1995:15 -24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钟克钊.
以人为中心的Z理论述评——一种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J]
.学海,1992(4):8-13.
被引量:2
2
刘纪言,张佩德,李俊岐.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J]
.科学管理研究,1985,3(2):75-79.
被引量:2
3
(美)薛 恩(Schein,E.H.),余凯成等.组织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28
1
胡坤,刘思峰.
管理理论与人性假设的对应发展关系[J]
.商业研究,2004(19):66-68.
被引量:6
2
赵华.
中西人性假设比较分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3(1):145-148.
被引量:5
3
李春敏.
论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中人性假设历史演变的伦理底蕴[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1):67-70.
被引量:4
4
孙绵涛.
关于教育管理人性观的探讨[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4):16-22.
被引量:9
5
刘光容.
中西“人本管理”思想渊源比较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5):109-112.
6
闫晓萍.
人才资源的特点及其人性假设分析[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43-44.
7
耿庆峰.
论人本管理思想[J]
.发展研究,2008,25(3):84-85.
被引量:5
8
郑苍钧.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演进探析[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5):65-66.
9
王艺华.
人性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管理[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8(9):169-170.
被引量:2
10
韩玉盛.
试论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J]
.现代商业,2009(12):192-1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0
1
吕慈仙,智晓彤.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多元科研绩效考核模式对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5):69-76.
被引量:24
2
周艳.
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影响[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4):50-55.
被引量:9
3
张远山.
学术:政治之内,权力之外[J]
.博览群书,2004(4):32-36.
被引量:4
4
涂崇民,张晓丰.
高校科技人员评估体系中的问题浅析[J]
.科研管理,2010,31(S1):48-53.
被引量:5
5
何贻勇,邓浪,谭建国.
非完全信息下的民办高校契约设计博弈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S1):6-9.
被引量:1
6
阎光才,牛梦虎.
学术活力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29-37.
被引量:28
7
卢晓中,陈先哲.
学术锦标赛制下的制度认同与行动逻辑——基于G省大学青年教师的考察[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7):34-40.
被引量:39
8
赵昌木.
欧美国家大学教师身份及多元认同[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5):63-69.
被引量:4
9
李桂君.
“经济人假设”泛化的不合理性刍议[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2(4):97-101.
被引量:1
10
肖新发.
评价要素论[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5):523-52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3
1
刁彩霞,孙冬梅.
大学教师身份的三重标识[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5):22-26.
被引量:19
2
李志峰,高春华,廖志琼.
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目标与建构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12(4):62-65.
被引量:12
3
李木洲.
近十五年我国学术职业研究综述——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论文为主[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260-266.
被引量:5
4
李炜,林艳,张墨.
学术竞争、绩效评价以及大学学术治理的循环性危机[J]
.商业经济,2015(10):103-105.
被引量:1
5
杨超.
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作用力及影响因素[J]
.学术探索,2016(2):152-156.
被引量:1
6
姚兴华,胡志华,沈阳.
民办高校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17,33(2):8-12.
被引量:7
7
林培锦.
论大学学术同行评议专家及其利益冲突——以西方人性理论为视角[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5):109-114.
被引量:1
8
杨岭,毕宪顺.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与规范[J]
.社会科学家,2017,32(8):130-135.
被引量:30
9
王真真,卞常红,翟敬钰.
南北战争至二战前美国大学教师的三重身份形态[J]
.中国成人教育,2018(3):102-106.
10
刘莉,季子楹.
现实与理想:目标群体认同视角下的高校科研评价制度[J]
.高等教育研究,2018,39(3):37-44.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97
1
龚美君,许桂芳.
高校教师国外访学行为的选择逻辑与优化策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21(6):83-89.
被引量:3
2
王保华.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测控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73-74.
3
齐晓栋,王金良.
高校教师工作卷入及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当代教师教育,2012,5(4):68-72.
被引量:1
4
罗志敏.
研究生“研究者”身份的多维度考察[J]
.中国高教研究,2013(8):69-74.
被引量:8
5
闫建璋,郭赟嘉.
道德人:大学教师身份的伦理旨归[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60-65.
被引量:22
6
王辉.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思考——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价指标的改进建议[J]
.今传媒,2013,21(12):116-117.
被引量:3
7
侯小兵,谭军.
论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专业身份[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2-14.
被引量:1
8
孙百红.
高校管理工作中教师定位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4,29(6):147-149.
被引量:4
9
龚晓林.
走出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困境的核心问题——基于目标管理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2014(7):93-97.
被引量:11
10
王春国,刘晓艳,任智宇,李海燕,邓欣祺,杜红.
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学术职业预期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医教育,2014,33(3):49-52.
1
基于学术人假设的高校学术职业流动[J]
.新华文摘,2009(23):173-173.
2
王哲.
试论影响高校教师职业流动的因素[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9):65-66.
被引量:1
3
陈睿羚.
社会因素对南京高校女大学毕业生职业流动的影响[J]
.潍坊学院学报,2013,13(5):100-102.
4
黄鹏.
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流动状况分析——以S学院辅导员为例[J]
.现代企业教育,2015,0(2):119-120.
被引量:1
5
梁敬斋,张二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流动[J]
.继续教育研究,2009(8):164-165.
6
余建佐,高师.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的影响[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0(12):148-148.
被引量:3
7
胥兴春.
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与农村幼儿教师流动的实证研究[J]
.教师教育学报,2016,3(4):19-24.
被引量:15
8
翟永亮.
择业观的几个误区[J]
.人事管理,2002(187):48-48.
9
刘忠世.
试论“专业对口”观念及其对择业与教育的多重影响[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2):92-95.
被引量:1
10
钟云华.
大学毕业生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6):33-41.
被引量:10
江苏高教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