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晚清外交制度研究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融入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交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了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本文从外交机构,外交使节制度与领事制度、外交官人事制度三个方面来对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研究作了一个疏理。
作者
尹依玲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9期38-38,54,共2页
Historical Records of Heilongjiang
关键词
外交制度
外交机构
驻外使节制度
外交官制度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仲一虎.
近代职官制度总理衙门研究综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9-41.
被引量:3
2
张永汀,刘建兵,刘风才.
试论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近代化[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4):147-150.
被引量:4
3
任云仙.
清代海外领事制度论略[J]
.中州学刊,2002(5):105-109.
被引量:8
4
陈潮.
19世纪后期晚清外交体制的重要特点[J]
.学术月刊,2002,34(7):84-87.
被引量:9
5
石建国.
辛亥革命与中国外交机构的近代化[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2):59-62.
被引量:5
6
石源华.
重塑民国职业外交家的群体形象——《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编辑手记[J]
.民国档案,2001(1):101-104.
被引量:6
7
蒋贤斌.试论近代的地方外交交涉机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04).
8
张步先.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兼论晚清外交近代化[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3):71-75.
被引量:13
9
试论晚清直隶总督参与外交[J]
.河北学刊,1997,17(5):92-95.
被引量:3
10
危兆盖.
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后斯的历史考察[J]
.江汉论坛,1997(7):56-6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高路.
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影响[J]
.江汉学术,1999,30(1):77-82.
被引量:1
2
姜良芹.
总理衙门与中国现代化的启动[J]
.学习与探索,1999(2):131-135.
被引量:6
3
张步先.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兼论晚清外交近代化[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3):71-75.
被引量:13
4
郭幼茂.
由总理衙门设立看清朝中央权力争斗[J]
.学术月刊,1997,29(3):58-63.
被引量:1
5
邓野.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986(2):131-146.
被引量:10
6
吴福环.
庚申“抚局”与总理衙门的建立[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2):61-66.
被引量:1
7
邓野.
从《顾维钧回忆录》看顾氏其人[J]
.近代史研究,1996(6):187-223.
被引量:7
8
叶翔凤.
中国晚清外交机构近代化的起步─—对“总理衙门”的历史考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3):75-80.
被引量:6
9
金光耀.
顾维钧与中美关于“二十一条”的外交活动[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5):55-59.
被引量:7
10
宋苗.
晚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立[J]
.天中学刊,1998,13(3):78-8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6
1
朱锴.
晚清中央机构改革研究评述(1901—1911)[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29-137.
被引量:2
2
崔军伟.
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J]
.贵州文史丛刊,2006(3):61-65.
被引量:3
3
杨艳琼.
近年来国内晚清外交史研究综述[J]
.历史教学问题,2007(1):89-93.
被引量:1
4
龙向阳.
关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思考[J]
.求索,2007(8):199-202.
被引量:4
5
仲一虎.
近代职官制度总理衙门研究综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9-41.
被引量:3
6
杨红林,高艳萍.
清末民初外交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2):137-141.
被引量:2
7
张春燕.
奕訢与中国外交近代化[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2-54.
8
李益,朱宏扬,张雄,李小玲,张隆英.
浅析民国留美外交官对中美关系的积极影响[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B08):120-122.
9
肖宗志.
晚清地方候补文官的职事收入及其后果[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2):81-85.
被引量:4
10
黎海波.
晚清护侨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分析[J]
.岭南文史,2010(1):18-21.
被引量:2
1
牛桂晓.
近三十年来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综述[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4):73-77.
2
钟勇华.
关于晚清外交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9-11.
3
赵永进.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议[J]
.时代法学,2002(S2):176-178.
被引量:4
4
焦少玲.
论总理衙门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J]
.清史研究,1992(4):92-97.
被引量:2
5
陈琳.
国内晚清外交制度史研究述评[J]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73-75.
6
沈丽娅.
洋务思想家与清季使节制度的近代化[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3):61-62.
7
杨晓梅.
近代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与适应[J]
.北方论丛,1997(5):51-54.
被引量:2
8
张志勇.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15(10):19-38.
被引量:1
9
焦会琦,雷桂贤.
浅论郑观应的外交思想[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2):36-38.
10
朱昭华.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创立[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97-101.
被引量:2
黑龙江史志
200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