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认同·娱乐·迷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符号分析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本文就开幕式的符号形式、内容和功用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这一仪式符号对中华民族的具象化及其引起的民族认同,其次阐述开幕式的仿像逻辑及其娱乐功用,最后从奇观视角探讨开幕式的迷思。
作者 曾庆香 张敏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3,共3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符号研究"(项目批准号08CXW010)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 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睿人译.《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6,83页.
  • 3《老谋子错把鉴缶当乐器--学者章立凡、易剑东给开幕式挑刺》,《东莞时报数字报》,2008年8月10日.
  • 4支宇.类像[J].外国文学,2005(5):56-63. 被引量:27
  • 5[法]鲍德里亚著:《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 6[法]居伊·德波.《奇观社会》,参见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62页、第15页、第59、64、62页、第44页.
  • 7国外网友对奥运会开幕式图片的评论,天涯论坛.
  • 8腹黑妞儿:《从景观社会到媒体奇观》,新浪博客.
  • 9张一兵.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1):5-17. 被引量:152
  • 10王蒙:《热场面中的冷思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8月20日第一版.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凯尔纳 贝斯特 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 2贝斯特 科尔纳.《后现代转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 3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第73页.
  • 4Jean Baudrillard.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trans.Lain Hamihon Grant,SAGE Publications,1993.
  • 5Jean Baudrillard.Simulacra and Sireulation.Trans Sheila Faria Glase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
  • 6Mark Poster. Jean Baud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 7Richard J. Lane. Jean Baudrillar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 8Douglas Kellner. Jean Baudrillard : From Marxism to Postmodernism and Beyon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9杰姆逊 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 10鲍德里亚 仰海峰 译.生产之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同被引文献55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0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