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唆犯处罚根据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处罚根据问题是教唆犯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研究立场的确定,事关教唆犯处罚根据研究范式的选择并最终影响结论的得出。传统的教唆犯共犯性说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独立构成说应成为研究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基本立场。借鉴已形成的积极研究范式、消极研究范式与折中研究范式,教唆犯的处罚根据应定位于教唆者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法益侵害性,被教唆者的不法作为教唆犯构成要件外结果,也应作为处罚教唆犯的客观根据。
作者 李凤梅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642.
  • 2陈子平.共同正犯与共犯论[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 3[日]大越义久.共犯的处罚根据[M].东京:成文堂,1981.
  • 4[日]野村稔 全理其 何力译.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59.
  • 5魏东.教唆犯理论研究述评.刑法问题与争鸣[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3).
  • 6Roxin, Taterschaft, S. 38ff.
  • 7Schumann,in:FS Stree/Wessels,1993,S. 383(392,396).
  • 8See Sch/Sch/Cramer/Heine § 26Rn. 1.
  • 9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13.
  • 10游伟,陆建红.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功能定位[J].法学研究,2004,26(4):3-14. 被引量:75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 2陈兴良.《刑法疏议》[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页.
  • 3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立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页,第214页,第210页.
  • 4张明楷.《犯罪论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
  • 5王晨 刘生荣等主编书.《论酌定量刑情节》[M].,.第329页.
  • 6[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 7北京大学法律系主编.《改革与法制建设》[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541页.
  • 8胨兴良.《走向哲学的刑法》[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第396页,第600页以下.
  • 9高格.《定罪与量刑》上册[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第21页.
  • 10[德]黑格尔著 范扬 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导论第2页.

共引文献322

同被引文献7

  • 1卢勤忠.论教唆罪的设立[J].现代法学,1996,18(6):91-93. 被引量:12
  • 2韩玉胜,李凤梅.教唆未遂之理论界定[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4):68-77. 被引量:5
  • 3潘莉."论教唆罪的设立",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342页
  • 4李洁.论罪名间法定刑之平衡[M]//赵秉志.刑法评论(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90.
  • 5《现代汉语小词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882页、第419页.
  • 6齐文远,刘代华.《论教唆犯应被规定为独立犯罪》.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 7[日]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M].戴波,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