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当代保护历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傩文化的的历史命运就是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从早期的历史宠儿、中期的"弄潮儿",再到近现代的"弃儿"。改革开放以来,面具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照,又成为当代的"幸运儿"。30多年来,这个"幸运儿",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两套集成的编写工作;加快了傩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的步伐;与傩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演出活动得到恢复,业余表演团体逐步建立,面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得到延续;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功能,采集和收藏各地遗存的面具,并向广大观众展示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风采;通过"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一批与面具文化相关的傩戏、傩舞、傩祭等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地区(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方面。
作者 杨环 杨嘉铭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基金 国家社科"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与保护利用研究"(06BMZ02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