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小说《宠儿》中爱的结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开篇于死亡和静止,结尾于生存和发展。小说彰显了爱所具有的鼓励人心和重建生活的力量。小说中展现了爱的多种形式:塞丝对自身的自我之爱,她与宠儿的母女之爱,她与男黑奴保罗的男女之爱以及她和黑人群体的同胞之爱。《宠儿》蕴涵的这种博大的爱,使奴隶制带给人们心灵和精神上的莫大悲痛能够被忍受;使得美国黑人自我、家庭和群体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得以顽强地延续。
作者
岳丽
机构地区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11-112,共2页
Movie Literature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爱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汪霖.《宠儿》中塞丝主动示爱的文本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6)
2
习传进.
试论《宠儿》的存在主义思想[J]
.荆州师专学报,2000,23(4):36-39.
被引量:4
3
章汝雯.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自由和母爱的主题[J]
.外国文学,2000(3):91-94.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9
1
闫国娥.
托尼·莫里森《宠儿》主题与写作手法浅析[J]
.作家,2011(2):101-102.
2
朱宝凤.
托尼·莫里森《宠儿》人物形象的精神分析[J]
.作家,2010(12):32-33.
被引量:2
3
陈洁.
奴隶制度的“后遗症”和历史创伤的愈合——托尼·莫里森《宠儿》简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105-106.
被引量:2
4
单红.
宠儿身份多重性——多角度揭示主题[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5):86-88.
被引量:1
5
朱剑云.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诗性意识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27-29.
6
赵光锋.
对托尼·莫里森文学作品的剖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4(2):59-61.
7
王君玲.
浅谈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英文)[J]
.新课程(教研版),2010(10):58-61.
被引量:1
8
胡英,李梦茹.
论塞丝弑女的非偶然性——从“二元对立”角度解析《宠儿》[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5-46.
9
龚玲.
生存的夹缝 执着的爱——论《宠儿》中爱的表达[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3-115.
被引量:1
10
岳丽.
论《宠儿》小说中的母爱[J]
.才智,2009,0(5):182-182.
同被引文献
5
1
朱宝凤.
托尼·莫里森《宠儿》人物形象的精神分析[J]
.作家,2010(12):32-33.
被引量:2
2
王君玲.
浅谈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英文)[J]
.新课程(教研版),2010(10):58-61.
被引量:1
3
龚玲.
生存的夹缝 执着的爱——论《宠儿》中爱的表达[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3-115.
被引量:1
4
许明.
对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赛斯形象的解读[J]
.语文建设,2013,0(06Z):51-52.
被引量:1
5
李艳华.
试论《宠儿》个人意识的缺失到民族意识的回归[J]
.作家,2009,0(22):71-7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张长颉.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的生活境遇[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12Z):35-36.
2
向国华,阎莉.
莫里森《宠儿》“异化”母爱意蕴探析[J]
.语文建设,2014,0(02Z):54-55.
1
汪顺来.
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76-78.
2
王兆润,杨金淑.
《宠儿》中黑人男性形象解读[J]
.金田,2013(3):56-57.
被引量:1
3
冯玮,胡家英.
托尼·莫里森:黑人文化的深度言说[J]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6):59-62.
4
徐楠.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解读[J]
.青年文学家,2016,0(5X):41-42.
5
董素贞.
中晚唐文人游仙诗创作心态论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65-67.
6
战海.
论莫里森作品中黑人自我文化身份的构建[J]
.长城,2014,0(05X):40-41.
7
唐晓渡.
未来诗歌:为人们重建生活的有机性[J]
.绿叶,2010(1):218-221.
8
崔文晓.
从《为奴十二载》到《所罗门之歌》看黑人自我的遗落与寻找[J]
.长安学刊,2014(2):70-72.
9
王安忆.
虚构[J]
.东吴学术,2012(1):99-104.
被引量:5
10
魏萍.
寻找曾经失落的骄傲——浅析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主题内蕴[J]
.作家,2010(22):28-29.
电影文学
2009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