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模式”是北京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吗?
被引量:3
Is the"Hong Kong Model"the Right Direction for Beijing's Housing Development?
出处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7-39,共3页
Architectura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21
-
1李振宇.上海中心城区住宅日照间距等规定刍议[J].城市规划学刊,2005(1):79-82. 被引量:4
-
2刘华钢.广州的高层花园住宅[J].建筑学报,2006(4):75-78. 被引量:2
-
3庄斌.中远两湾城,上海,中国[J].世界建筑,2006(3):94-98. 被引量:4
-
4(美)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
5建设部外事司 房地产业司.住区与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
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1999,4..
-
7林志群.建立监控世界各国住房活动的综合指标体系--联合国“住房指标调研项目”成果简介.城市规划科技情报专题资料[M].,1993..
-
8曹中轩.森林引入城市--有感于上海实施的计划[J].城乡建设,1998,10.
-
9(美)B.吉沃尼 陈士磷(译).人·气候·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
10朱自煊.也谈北京住宅建设不能套用香港模式[J].建筑学报,1998(9):40-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7
-
1张洋.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初讨[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3):46-48. 被引量:4
-
2李建强,丁鸿雁.走向建筑的原点——海南马自达办公楼创作谈[J].华中建筑,2003,21(2):52-53. 被引量:1
-
3刘红萍,杨钢桥.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与调控对策[J].经济地理,2005,25(1):109-112. 被引量:18
-
4郭红旗.探讨低收入阶层住区建设的公共政策[J].山西建筑,2006,32(2):25-26.
-
5许叶林.江苏省城市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42-1244. 被引量:2
-
6彭俊杰,韩海娟.浅析我国弱势居住群体的住房保障政策[J].山西建筑,2007,33(13):223-224.
-
7应巧艳.对城市住区高密度发展分布规律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2008,15(2):23-24.
-
8彭敏学.论城市住房市场的空间影响机制--规范性视角的政策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6):56-62. 被引量:1
-
9王延中.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64-70. 被引量:4
-
10刘开瑞,余婧.城市化中的公共住房问题与政策建议[J].开放导报,2011(1):101-104. 被引量:10
-
1徐巨洲.从香港模式看我国国际性城市的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1993(4):33-41.
-
2朱自煊.也谈北京住宅建设不能套用香港模式[J].建筑学报,1998(9):40-40. 被引量:1
-
3张开济.“香港模式”是北京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吗?[J].北京规划建设,1998(3):8-11.
-
4龚维丽.哈尔滨模式——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J].投资与合作,1997(3):15-15.
-
5刘海洲,周涛,高志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香港模式”的成功经验[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12):94-97. 被引量:11
-
6京华.北京新城地下规划中将配备商业服务区[J].城市规划通讯,2008,0(3):12-12.
-
7钟雪冰.三专家谈新世纪住宅模式[J].瞭望,2000(8):50-52.
-
8丁琳.不能大,就做小[J].IT经理世界,2007(21):54-54.
-
9林小玉,张媛.借鉴香港模式迎接入世挑战——深圳市房地产估价师第二次香港研修班考察报告[J].中国房地产估价师,2002(1):53-55.
-
10冯仑.三个维度,两种模式[J].房地产世界,2005(4):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