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越、还原与逗留——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认识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美学之间的争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反对者将它概括为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间的争论.并旗帜鲜明地站在现代美学的立场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之相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拥护者则毫不掩饰自己的后现代美学立场,从后现代美学的立场对现代美学展开批判。事实上,后现代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并不是完全平行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具体分析,而不是简单的立场划分。
作者
彭锋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出处
《新华文摘》
2009年第18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后现代美学
再认
还原
争论
反对者
批判
分类号
B834.3 [哲学宗教—美学]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1
刘再华.
论袁宏道的生活观念[J]
.求索,1992(5):90-94.
被引量:1
2
张玉能.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33-37.
被引量:15
3
罗曼·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认识[M].陈燕谷,晓未,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40.
4
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美学[M].彭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梁启超.“知不可为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M]//梁启超全集:第六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6
朱光潜.谈美[M]//朱光潜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7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M]//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8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26.
9
罗兰.品位与格调[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
10
胡强.
福柯生存美学的身体维度[J]
.阴山学刊,2007,20(4):13-1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孔维双.
试论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5):380-3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艳,沈友岚.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生活品质的影响:身体活动的中介作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5-75.
被引量:2
1
云超.
网瘾指数测试题[J]
.小雪花,2009(7):48-48.
2
李成义.
客西马尼园中的门徒[J]
.天风,2005(3):8-9.
3
爱因斯坦.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J]
.山东教育(幼教版),2014,0(11):63-63.
4
吴淡如.
幸福都在记忆里[J]
.家庭科学,2009(5):42-42.
5
爱因斯坦.
我的世界观(1930年)[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12(5):72-73.
6
董升平.
耶稣复活升天[J]
.中国天主教,2007(2):4-4.
7
臧要科.
《老子》中的道、天、地、人及其关系[J]
.中国哲学史,2012(4):70-77.
8
王超,王员.
物之晦暗与解蔽——论海德格尔对“物”之流俗概念的批判以及对“物”的追问[J]
.消费导刊,2011(5):104-105.
9
彭锋.
超越、还原与逗留——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认识[J]
.中国美术馆,2009(10):94-95.
被引量:1
10
周涵童,羌桂锋.
勇敢似一株坚强草[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16,0(4):50-51.
新华文摘
2009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