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及全球化生产网络演化下的两岸产业合作研究
被引量:4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20-24,共5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参考文献7
1 黄梅波,李菲瑜.两岸金融合作:现状与前景[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5-39. 被引量:16
2 刘震涛.创建“海峡经济区”势在必行[J] .理论参考,2008(9):4-7. 被引量:1
3 邱斌,尹威.实现两岸经济双赢:现实与挑战——“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与两岸经贸关系新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国际经济评论,2008(4):63-64. 被引量:1
4 李保明,刘震涛.2007年两岸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发展[J] .两岸关系,2008(2):24-26. 被引量:2
5 徐康宁,陈健.国际生产网络与新国际分工[J] .国际经济评论,2007(6):38-41. 被引量:20
6 李思杰,葛顺奇.外资对区位经济的影响:一个新视角——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 .国际贸易,2006(4):23-28. 被引量:3
7 孙升亮.台商投资“路线图”[J] .决策,2005(7):36-3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38
1 朱金海,杨波.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地位和战略导向——兼论上海在未来中国全球战略中的重任[J] .科学发展,2009(8):3-17. 被引量:3
2 贺晋峰,史明媛.应对台资第二次“北上”的政策建议[J] .太原大学学报,2006,7(3):46-48. 被引量:1
3 吴丹丹,谢建国.FDI对产业集群作用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J] .世界经济研究,2007(6):54-61. 被引量:26
4 梁军.组织重构:产业模块化下企业应对策略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9(7):87-91. 被引量:4
5 范云芳.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9-62. 被引量:6
6 王楠.新国际分工与中国技术创新[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7):112-114. 被引量:1
7 臧学英,杨东方.新形势下津台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J] .国际经济合作,2009(9):50-53.
8 郑青.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对策研究[J] .东南学术,2009(6):53-59. 被引量:10
9 郭丽.两岸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研究[J] .商业时代,2009(32):91-92.
10 王鹏.粤台经济合作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9-1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49
1 单玉丽.海峡两岸跨世纪农业科技合作之探析[J] .台湾研究集刊,1999(4):35-42. 被引量:11
2 陶立新.福建省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分析[J] .学术问题研究,2009,0(1):1-5. 被引量:2
3 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被引量:202
4 林其屏.闽台服务业合作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探讨[J] .亚太经济,2007(3):83-87. 被引量:12
5 陈信宏:(ECFA与两岸产业合作交流》,台北:中华经济研究院,2009年.
6 S. J. James,C. James ,J.A. Evans. Modeling of foo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 review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06, (29) :947 - 957.
7 Victoria Salin, Rodolfo M Nayga. A cold chain network for food export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3,33 (10) :918 -933.
8 David H. Taylor.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an agri - food supply chain, a case study of the 2005 UK pork sector[ J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lational Journal. 2006,11 (3) :271 - 280.
9 中国冷链物流网:http://www.chinalenglian.com.cn/indexs.asp.
10 台湾物流网:http://www.10gistics.org.tw/flow/work/index.jsp.
二级引证文献22
1 陈辉民.湖南制造业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3):6-8.
2 陈广汉,朱荃.两岸产业比较优势及互补性的动态研究:1995-2011[J] .亚太经济,2013(3):137-142. 被引量:4
3 殷存毅,许焰妮.跨域治理: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园区管理体制探讨[J] .台湾研究,2013(4):10-15. 被引量:2
4 朱荃,蔡武.两岸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弱及其性质的动态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6(1):50-57. 被引量:1
5 周春山,李福映,张国俊.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传统制造业升级研究--以汕头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28-33. 被引量:26
6 高月华,韦素琼,陈松林.海峡两岸省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分析[J] .台湾研究集刊,2014(5):38-47. 被引量:3
7 林朝朋,朱思明.两岸企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合作的动态演化博弈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174-177. 被引量:3
8 戴玲,陈琳,涂慧娇,陶君成.板栗生产与流通价值链研究——以罗田板栗的价格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5):201-203. 被引量:1
9 计国君,宋继珊.ECFA下两岸冷链合作联盟与决策机制研究[J] .商业研究,2017(1):183-192.
10 张碧榕,苏元涛.福建自贸区背景下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4):107-109. 被引量:7
1 王一鸣.“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 .经济学动态,2005(11):44-49. 被引量:3
2 迟文成.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J] .辽宁经济,2005(11):47-47.
3 吴能远.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探析——《闽台协同发展高科技产业探索》读后[J] .发展研究,2006,23(11):143-144. 被引量:1
4 王一鸣.中国经济新一轮动力转换与路径选择[J] .管理世界,2017,33(2):1-14. 被引量:127
5 王学峰.“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中英全面合作新时代[J] .区域经济评论,2016(5):27-29.
6 罗承强.普洱市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考[J] .今日民族,2007(12):41-45.
7 一带一路[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0(1):31-31.
8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启示[J] .经济经纬,2006,23(5):35-38. 被引量:7
9 顾颖,陈小云,孙希洋.《江南style》全球化生产模式分析[J] .商,2013(24):343-344.
10 高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出发点何在[J] .价格与市场,2014(5):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