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44-49,共6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仿真模拟技术开发(2006BAC18B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13
-
1朱栋梁,雷鸣,蓝甲云.论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74-81. 被引量:4
-
2曲如晓.环境保护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1(9):59-63. 被引量:45
-
3张小瑜.经受环境保护飓风的考验——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对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1999(2):30-33. 被引量:10
-
4洪大用.环境公平: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视点[J].浙江学刊,2001(4):67-73. 被引量:93
-
5钱箭星.现实与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中的南北合作[J].宁夏社会科学,1999(2):26-31. 被引量:3
-
6肖绮芳.论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国际协调[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4(3):24-26. 被引量:3
-
7郑易生.环境污染转移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2(2):68-75. 被引量:59
-
8杜祥瑛.清洁生产政策设计中引入市场机制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1(3):51-55. 被引量:4
-
9洪大用.试论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学的阐释模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6(5):58-62. 被引量:31
-
10何勇田.全球排污许可额配置与南北关系[J].世界经济,1998,21(3):12-1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63
-
1杨发明,许庆瑞.环境技术与企业竞争优势[J].科学管理研究,1996,14(6):65-69. 被引量:5
-
2卢淑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本溪市的环境污染与居民的区位分布[J].社会学研究,1994(6):32-40. 被引量:26
-
3赵跃龙,刘燕华.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的关系[J].经济地理,1996,16(2):86-90. 被引量:25
-
4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页.
-
6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
7洪大用.《中国公众环境意识初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8..
-
8亨利·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175-176页.
-
9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Environment,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posal for a Sub-program on Cost Inter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Geneva, 1994.
-
10Alanen L.,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st Internalization on Sec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UNCTAD Discussion Paper, No. 119, 1996.
共引文献292
-
1方学梅,张璐艺,俞莉莉.谈“化”色变:环境公正、系统信任与抗争行为倾向——基于上海化工园区周边居民的实证分析[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9,0(2):185-206. 被引量:3
-
2秦青.环境公平视角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9):129-130.
-
3李玉红.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的城乡和省际差异——来自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证据[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1(1):52-69. 被引量:2
-
4刘金玲.浅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区域治理,2018,0(52):54-54.
-
5赵倩.代内不公平之下的环境问题——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矛盾[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12):238-240.
-
6朱栋梁.我国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5):24-26.
-
7曲如晓,王月水.环保: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J].商业研究,2002(20):84-85. 被引量:6
-
8王洪彬.中国农村环境侵权问题初探[J].社科纵横,2008,23(9):67-69. 被引量:1
-
9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40-46. 被引量:2
-
10周小玲,王雪梅,田明华.环境规制对我国造纸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111-11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24
-
1王敦清,秦守勤,巫文勇.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建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15-19. 被引量:5
-
2李书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租金理论视角[J].经济问题,2008(7):13-16. 被引量:4
-
3林琳,赵黛青,魏国平,刘尚余.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J].华电技术,2006,29(12):18-23. 被引量:16
-
4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外能源,2012,17(4):28-37. 被引量:43
-
5解建宁,高辉,韩仁德.我国风力发电度电成本的分析与预测研究[J].神华科技,2009,7(5):39-42. 被引量:9
-
6申彦波,常蕊,杜江,程兴宏.吐鲁番地区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分析[J].高原气象,2015,34(2):470-477. 被引量:10
-
7郑照宁,刘德顺.中国风电投资成本变化预测[J].中国电力,2004,37(7):77-80. 被引量:24
-
8邹治平,马晓茜.风力发电的生命周期分析[J].中国电力,2003,36(9):83-87. 被引量:20
-
9张希良,陈荣,何建坤.户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成本效益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5,23(1):12-15. 被引量:8
-
10孙振清,张希良,赵振军.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长期保护性电价制度的问题[J].可再生能源,2005,23(1):57-5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4
-
1郭立伟,沈满洪.新能源产业发展文献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7):123-130. 被引量:7
-
2张士斌.新能源风电项目成本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13):247-247. 被引量:5
-
3杨继波,孔令丞.可再生能源并网定价文献评述——以光伏产业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4(9):141-147. 被引量:3
-
4牟初夫,王礼茂,屈秋实,方叶兵,张宏.主要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的研究综述[J].资源科学,2017,39(12):2323-2334.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36
-
1刘媛媛.能源转型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8,0(35):9-11. 被引量:3
-
2屠烜,尤建新.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以转型创新的视角审视[J].上海管理科学,2013,35(1):12-17. 被引量:2
-
3谢冬冬.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征信,2014,32(5):87-89. 被引量:3
-
4覃飞.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5(6):73-77. 被引量:2
-
5朱明辉.新能源风电项目成本控制[J].商,2015,0(23):14-14.
-
6王风云.促进我国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6(3):59-61. 被引量:6
-
7蔡强,汪涛,李玏.可再生能源竞争性并网发电决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8(3):35-41. 被引量:3
-
8单帅,申广浩,唐振宏,安军防,谢康宁,张旭慧,刘娟,景达,罗二平.野战卫生装备供电技术新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12):120-124. 被引量:2
-
9吴云青.新能源风电项目成本控制探究[J].城市建筑,2017,0(3):378-378. 被引量:1
-
10刘军.宁夏新能源行业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0(21):20-21.
-
1周晓玲.土库曼斯坦内阁确定优先发展项目[J].中亚信息,2004(4):30-30.
-
2姬源,黄育松.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综述[J].江苏电机工程,2015,34(3):81-84. 被引量:4
-
3王玮,田育江,张家玮.分布式光伏发电成本收益分析及风险防范[J].山西电力,2017(2):35-38. 被引量:6
-
4杨莹,阿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西门子在行动[J].环境,2007(9):56-57.
-
5李大西.中高空风能发电技术[J].科技创业,2010(11):28-31. 被引量:4
-
6叶欣,梁贞.2007年全国荧光灯市场调研报告[J].中国照明电器,2008(11):1-5. 被引量:4
-
7李涛.风电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0(15):376-376.
-
8观点[J].国家电网,2010(8):18-18.
-
9陈雪.国外输电网结构综述[J].中国科技纵横,2014,0(24):215-215.
-
10肖汉才,周臻.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优势及在我国大力发展的广阔前景[J].电站系统工程,2004,20(5):8-10. 被引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