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代拟骚诗对屈骚主题的重现与衍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代拟骚诗是对屈骚的传述之作,再现和揭示了屈骚部分思想主题及艺术蕴涵,然受时代思潮、个人经历、思想情感的影响,发生了表现重心与格调的衍变。拟骚诗对屈骚的解读与楚辞评论共同深化了汉代楚辞接受。
作者
王浩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8,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三期科技创新工程团队项目"唐前辞赋文本与文体研究"中期成果
关键词
屈骚
拟骚诗
悲士不遇
流放境遇
讽谏精神
宗族情怀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5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9
1
吴贤哲.
楚辞文体在汉代的流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76-82.
被引量:5
2
宋·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80.
3
孙津华,程章灿.
先唐“九”体源流述略[J]
.中州学刊,2005(4):198-202.
被引量:5
4
龚俅.
关于《楚辞·招隐士》的几个问题[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58-63.
被引量:4
5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
6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5,47,10,2-3,15-16,3,12-13,17,6,36-37,27-29.
7
汤炳正.楚辞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
徐志啸.
汉代拟骚诗产生与兴盛的原因[J]
.贵州社会科学,1985(3):102-104.
被引量:3
9
张宏.
《楚辞章句》的屈子形象和游仙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1996(6):142-14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张德育.
论《招隐士》为招刘安生魂之作[J]
.北方论丛,1995(4):78-81.
被引量:3
2
陈桐生.
重评《九辩》[J]
.中州学刊,1996(5):97-102.
被引量:2
3
陈广忠.
论《楚辞》、刘安与《淮南子》[J]
.中国文化研究,2000(4):86-91.
被引量:7
4
潘啸龙.
《楚辞》的体例和《招魂》的对象[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444-450.
被引量:6
5
李诚.
汉人拟楚辞入选《楚辞》探由[J]
.文学遗产,2006(2):129-131.
被引量:6
6
[4]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
[7]朱熹.晦安先生朱文公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
[10]钱锺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
[11]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0
[13]王嘉.拾遗记[M].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155
1
兰甲云,陈戍国.
《九歌》祭祀性质辨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3):75-77.
被引量:6
2
周雪亮,高凤英.
《内经》中“抟”、“转”讹为“薄”字厘正[J]
.中医文献杂志,2006,24(2):30-31.
3
蒋文燕.
张衡《思玄赋》对《离骚》的模拟及二者精神主旨之异同——兼谈汉代抒情言志赋的意义[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42-46.
被引量:2
4
熊良智.
试论楚辞“荃”、“荪”喻君的原始意象[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70-76.
被引量:5
5
周东平.
从“兮”字看先秦楚歌、《楚辞》和中原诗歌的关系[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6):35-38.
6
杨隽.
文化的开启:“兴于诗”[J]
.学术交流,2007(1):148-152.
被引量:1
7
李园.
浅析登高母题发生期之特征——兼论楼台亭阁对于登高母题的影响[J]
.贵州社会科学,2007(1):137-141.
8
付希亮.
先秦时期华夏各部族各有各的上帝吗?——论20世纪先秦上帝研究的误区[J]
.理论月刊,2007(3):60-63.
9
张建伟.
论李俊民与陶渊明之归隐[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5):58-61.
被引量:1
10
刘超.
《离骚》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6):41-44.
同被引文献
58
1
张炯.
在曲折中开拓广阔的道路——《共和国文学六十年》总序[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25-31.
被引量:1
2
董学文.
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问题(五篇)[J]
.甘肃社会科学,2006(1):3-3.
被引量:2
3
吴福辉,邵宁宁.
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J]
.甘肃社会科学,2006(1):27-33.
被引量:13
4
赵逵夫.
楚辞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笔谈)[J]
.甘肃社会科学,2006(1):38-42.
被引量:3
5
章罗生.
聚集“三农”:新世纪报告文学的题材拓展[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21-24.
被引量:3
6
韩伟,王彩凤.
哲理散文与散文的哲学意蕴[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25-28.
被引量:2
7
蔡丽.
西部散文与九十年代人文精神——以张承志、周涛、刘亮程、马丽华的散文创作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29-32.
被引量:2
8
邵宁宁.
关于现代文学杂志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142-145.
被引量:5
9
丁晓原.
文化散文:文化与散文之间的建构(笔谈)[J]
.甘肃社会科学,2006(5):3-5.
被引量:4
10
丁晓原.
文化散文:历史书写中的历史与“自我”[J]
.甘肃社会科学,2006(5):6-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张向东.
关注学术前沿,凸显栏目特色——《甘肃社会科学》“文学栏”近五年(2006~2010)论文综述[J]
.宁夏社会科学,2010(6):144-14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海楠.
甘肃现代学者韩定山及其作品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66-71.
1
邓秋颖.
试分析《红楼梦》中代拟诗词反映的人物性格——以宝、黛、钗诗词为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2):23-23.
2
周相国.
诙谐以托讽谏——从笔记小说看唐代优人的“讽谏”精神[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8):33-34.
3
迟子建.
白雪乌鸦[J]
.人民文学,2010(8):4-94.
被引量:14
4
王浩.
汉代拟骚诗在屈原生平研究方面的文献价值[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10-16.
5
王浩.
汉代拟骚诗在文体层面对屈骚的继承与新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91-95.
被引量:1
6
小幽默[J]
.云南档案,2006(4):41-41.
7
陈恩维.
论汉代拟骚之作的文体价值[J]
.云梦学刊,2004,25(3):8-10.
被引量:1
8
唐巨南.
代拟古人自述[J]
.高中生(高考),2016,0(5):4-4.
9
林冠夫.
非诗是诗[J]
.中华书画家,2014,0(9):118-121.
10
范思聪.
《哈姆雷特》节选与导读[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6,0(2):28-29.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