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70-73,共4页
Arid Zone Research
参考文献4
-
1匿名著者,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
-
2湖涛,裴浩,等.内蒙古的气候变化浅析[J].内蒙古气象,1993(2):32-33. 被引量:1
-
3史培军,内蒙古自然灾害系统研究,1992年,83页
-
4格拉西莫夫 I P,干旱土地开发及抗荒漠化的综合途径,1991年,1页
同被引文献143
-
1何乃华,朱宣清.白洋淀沉积环境和干涸原因的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8,18(2):50-54. 被引量:3
-
2王仁忠,李建东.放牧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物种群分布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3,10(3):27-30. 被引量:12
-
3王树基.昆仑山西段与东段地貌景观差异性探讨[J].干旱区地理,1993,16(2):7-8. 被引量:2
-
4程其畴.博斯腾湖水质矿化度与水资源利用[J].干旱区地理,1993,16(4):31-37. 被引量:10
-
5李香云,杨君,王立新.干旱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驱动作用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5):30-37. 被引量:21
-
6董玉祥.沙漠化灾害现状与损失评估[J].灾害学,1993,8(1):13-18. 被引量:19
-
7吴正,钟德才.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的现状与趋势之窥见[J].中国沙漠,1993,13(1):21-27. 被引量:28
-
8赵哈林.科尔沁沙地两种主要植物群落的演变特征[J].中国沙漠,1993,13(3):47-52. 被引量:13
-
9谢晋阳,陈灵芝.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J].生态学报,1994,14(4):337-344. 被引量:251
-
10张新时.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J].植物生态学报,1994,18(1):1-16. 被引量:336
引证文献7
-
1贾一凡.近三十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防治问题研究综述[J].西部资源,2014(2):151-153. 被引量:1
-
2梁云,刘新春,张广兴,李红军,霍文.沙漠腹地—荒漠戈壁—绿洲的气候过渡性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5,22(3):332-335. 被引量:9
-
3赵丽娅,赵哈林.我国沙漠化过程中的植被演替研究概述[J].中国沙漠,2000,20(S1):8-15. 被引量:65
-
4余卫东,姚克敏.我国的沙漠化问题[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1,23(3):11-14. 被引量:1
-
5郭瑞霞,管晓丹,张艳婷.我国荒漠化主要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15,33(3):505-513. 被引量:62
-
6乌云娜,裴浩,白美兰.内蒙古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J].中国沙漠,2002,22(3):292-297. 被引量:82
-
7马耀光,严宝文,靳世昌.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宏观地貌的发育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4):137-14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22
-
1祝存兄,孙树娇,肖建设,乔斌.青海湖东北沙区植被恢复时空格局演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3):169-177. 被引量:2
-
2杨志国,赵秀海,周效明,侯丽英,李玉杰,陈万明.北京西部小型沙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2):188-193. 被引量:8
-
3孙丰军,米锋.北京地区林木损失额的价值计量研究——有关恢复难度系数确定方法的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1):94-97. 被引量:1
-
4赵贵锁,李晓兰,温玫,刘美.内蒙古沙化区防沙治沙思路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29(S1):34-35. 被引量:4
-
5董光荣,苏志珠,马义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经营方向初探——以晋陕蒙甘宁青地区为例[J].中国沙漠,2002,22(5):428-438. 被引量:10
-
6陈世强,吕世华,奥银焕,张宇,李锁锁,尚伦宇,马迪.绿洲沙漠边缘逆湿的数值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9,26(2):277-281. 被引量:4
-
7王燕,王辉,李永兵,王婷婷.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植被群落特征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40-44. 被引量:9
-
8宋桂英,李孝泽,江靖,荀学义,陈磊,马素艳.2012年7月内蒙古极端降水事件及成因[J].高原气象,2015,34(1):163-172. 被引量:12
-
9王贤,丁国栋,蔡京艳,陈平平,范建友,李素艳.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成因及其综合防治[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47-150. 被引量:19
-
10彭鸿嘉,傅伯杰,陈利顶,杨自辉.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民勤为例[J].中国沙漠,2004,24(5):628-633. 被引量:70
-
1宋玉芝,王连喜,李剑萍.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马铃薯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8-1019. 被引量:22
-
2艾热提.噢斯曼,吐孙江.沙地克.浅析影响棉花早熟的因素及其对策[J].江西棉花,1998(6):28-30.
-
3王旭.玉米的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
-
4李素巧.酿酒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3(19):9-9.
-
5吕贵凡,宋红杰,黄淑艳,刘红耀.浅谈园林植物水分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2014(24):44-45.
-
6蔺发森.额尔古纳市春小麦生育期特性及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分析[J].时代农机,2016,43(11):105-106. 被引量:1
-
7寇从贤.钟祥市中稻最佳播期的确定[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286-287.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