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孙中山“心性文明”对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借鉴价值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孙中山的"心性文明"思想,是基于时代与实践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人文主义的基础上,积极吸纳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形成的以道德文明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内涵是丰富深刻的,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道德文明建设仍有借鉴价值。
作者
王成礼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100,共5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SJB8200035)
关键词
孙中山
心性文明
和谐社会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89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郭良婧.
论孙中山心性文明思想的建构方式[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7-62.
被引量:2
2
孙中山.国父全集:第2册[M].台北版,1973:306.
3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6-27(A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孙中山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
.孙中山全集(第1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
.孙中山选集(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
.孙中山全集(第10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
.孙中山全集(第8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国父全集(全六册)(第二册)[Z].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
9
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上册)[M].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4..
10
.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共引文献
589
1
舒景祥.
关于搞好宗教事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3):111-115.
被引量:1
2
林梵.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从社会学的视角[J]
.学术交流,2005(9):133-137.
3
李丽娜.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意义[J]
.新视野,2005(5):68-70.
被引量:3
4
杨林,李能.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求实,2005(10):54-57.
被引量:6
5
王孝勇.
村民自治中乡镇政府作用的两重性分析——苏北Y市B镇调查[J]
.理论与改革,2005(5):27-29.
被引量:1
6
刘少东.
经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5):92-93.
被引量:1
7
刘尔明.
论现代远程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5):8-12.
被引量:5
8
王建,王乃利,林庶荣.
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继续教育[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6):22-25.
9
高冠中.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2005(11):34-38.
10
杨亚光.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实证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5(6):73-7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
1
罗建军.
孙中山近代道德思想及其历史启示[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3):19-22.
被引量:3
2
姜朝晖.
论孙中山的国民道德教育观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J]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3):61-65.
被引量:1
3
左玉河.
孙中山的“德治”思想[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0-63.
被引量:1
4
赵慧峰,魏本霞.
孙中山道德思想述论[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34-37.
被引量:1
5
叶祖淼,黄圣.
孙中山道德思想对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J]
.湖北社会科学,2001(10):26-27.
被引量:1
6
崔华前,王辉.
孙中山构建的优秀道德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9-22.
被引量:1
7
康宇.
孙中山伦理道德思想述论[J]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3):112-114.
被引量:1
8
崔华前,王亚球.
孙中山的德教理论探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00-104.
被引量:1
9
郭良婧.
严复与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10(7):86-90.
被引量:1
10
刘亚玲.
从同与超越——孙中山与张之洞教育思想之比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82-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曾长秋,胡佳.
近十年国内学者关于孙中山道德思想的研究[J]
.文史博览(理论),2011(8):24-27.
1
戚其章.
论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说[J]
.河北学刊,1998,18(1):79-86.
被引量:2
2
戴景春.
乐业铸就成功[J]
.中国城市金融,2010(10):40-40.
3
马俊青.
鬼文化对传统道德的影响[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6(1):10-15.
4
杨杰.
“仁义礼智信”道德观及其实现价值[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70-72.
被引量:8
5
肖万源.
孙中山学说与儒家思想[J]
.中国哲学史,1995(6):75-78.
6
杨双.
论道德回报[J]
.鄂州大学学报,2003,10(1):9-12.
被引量:2
7
丁四新,孔庆连.
“海峡两岸孙逸仙思想与伦理社会之重构”学术研讨会综述[J]
.哲学动态,1995(5):7-9.
8
侯宾.
梁漱溟与儒家道德人文主义[J]
.湖南社会科学,2012(1):46-48.
被引量:1
9
张志勇.
人的感性活动和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21(3):40-43.
10
张洪国.
建立现代中国的道德文明与优化社会环境[J]
.内蒙古宣传,2000(2).
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