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Intel未来教育”看教师角色的转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渐融入了教育教学领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Intel未来教育”能促进教师转换角色适应探究式学习,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
应建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
出处
《教师》
2009年第14期126-126,共1页
Teacher
关键词
INTEL未来教育
教师
教育观念
角色转换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刘德华.
论教师文化的时代转向[J]
.教师教育研究,2008,20(2):11-15.
被引量:7
2
李培林.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另类思考[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8(2):4-6.
被引量:4
3
王全林.
知识人社会角色视角下的教师角色反思[J]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5):31-34.
被引量:7
4
练至高.
新课改中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障碍成因及应对管理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2):48-50.
被引量:1
5
章剑卫,姚灶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2001(8):36-37.
被引量:177
6
吴柳.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角色的变化[J]
.教师博览(上旬刊),1997,0(12):7-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钟启泉,姜美玲.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
.教育研究,2004,25(8):32-36.
被引量:127
2
罗祖兵.
新课改中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04(10):5-8.
被引量:51
3
杨启亮.
走出课程评价改革的两难困境[J]
.教育研究,2005,26(9):31-35.
被引量:54
4
刘德华,欧阳荣华.
美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1):89-92.
被引量:35
5
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郏斌祥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04.103.103.
6
叶澜.论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见中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4.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6.
8
康永久著.制度教育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22.
9
陈洵.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压力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5,25(3):51-53.
被引量:11
10
金美福.
知识人:教师角色的知识社会学研究视角——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价值[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4):19-23.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
191
1
梁平,武常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7-28.
被引量:3
2
宫启明.
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刍议[J]
.中华文化论坛,2008(S1):6-7.
被引量:1
3
王桂霞.
网络环境下时事政治学习模式的探究[J]
.文教资料,2008(17):108-110.
4
金培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英语教学平台的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51-53.
被引量:3
5
王萍.
信息技术在生物知识传授中的作用[J]
.科技资讯,2007,5(24):216-216.
被引量:2
6
盛锦春,傅爱红.
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J]
.文教资料,2006(14):178-179.
被引量:1
7
崔俊杰,崔会军.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2):18-21.
8
刘庆宏.
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途径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13-114.
被引量:2
9
王怀武,高海燕,杨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
.宿州师专学报,2004,19(3):47-49.
被引量:2
10
李小林.
资源整合对基层电大教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1):24-26.
1
黄丹华.
感受基础教育现代化——一位校长眼中的“Intel未来教育”[J]
.计算机教与学,2002(10):46-47.
2
肖成林.
Intel未来教育与研究性学习[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2(1):26-27.
3
王振利,弋文武.
“Intel未来教育”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J]
.电化教育研究,2002,23(3):65-68.
被引量:8
4
高晖.
对“intel未来教育”项目的几点思考[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1(7):6-8.
5
周萍.
“Intel~未来教育”理念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整合的探索[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6):50-50.
6
朱华银.
Intel未来教育理念在电子商务课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5,0(23):168-168.
7
喻问琼.
贯彻课程改革纲要 开展研究性学习[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85-86.
被引量:2
8
王阳迪,宗敬青.
“Intel未来教育”对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挑战与要求[J]
.江苏教育研究,2002(2):29-30.
9
曹昭全.
Intel未来教育的实施途径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03(2):59-61.
被引量:3
10
张素萍.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科学应用“Intel未来教育”[J]
.学苑教育,2011(6):80-80.
教师
2009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