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美援朝运动与乡村社会国家意识的塑造 被引量:7

Safeguarding Homeland:the Mobilization of 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 Aid Korea and the Moulding of Peasants' Consciousness of N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共把抗美援朝动员与土地改革相结合,通过象征资源的运用、逻辑归因的建构和与乡村实际工作的结合,使国家目标全面渗透向社会。农民在翻身、报恩等心理基础上不仅参与、承担了国家义务,也对国家在乡村社会的目标和规划作出了积极反应。国家对农民利益的关注和民族国家话语的注入,促使了农民国家意识的初步产生。 During 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based on the land refor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de the country's target permeate all round to society through applying symbol resource, the construction about the logic and the union working with country reality. The peasants have not only taken the country duty on mentality bases such as turning over and paying a debt of gratitude so on,also have reacted to the country with active response in target and plan of national society. Peasants' concept about the country comes into being on the basis of the farmers' interest realization and national states utterance.
作者 靳道亮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68,共6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国家意识 社会动员 乡村社会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Consciousness of Nation mobilization country socie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曹树基.国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国家话语为中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3):15-26. 被引量:18
  • 2郭于华,孙立平.《诉苦: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机制》,《新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05-526页.
  • 3《中共苏南区委员会关于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土地改革运动高潮的指示》(1950年12月27日),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档案馆编.《苏南行政区(1949-1952)》,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89,291页.
  • 4《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时事教育与准备“五一”全国爱国大示威指示的通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传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725页.
  • 5中共常熟县昆承区委.《常熟县昆承区土地改革基本总结》,1951年3月,E114-83,常熟市档案馆.
  • 6苏南行署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后的苏南农村》,1951年内部印行,第18页.
  • 7《怎样将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到农村妇女中去》,《人民日报》,1951年4月3日,第3版.
  • 8张呜.《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
  • 9张乐天.《道德、仪式与农民的行为-对1950年代初浙北农村的文化解读》,《中国研究》,2005年春季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0[美]大卫·科兹.《仪式、政治和权力》,耶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1

  • 1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同被引文献147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