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诸要素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及其人的现实活动和实践出发,对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从哲学上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作者
葛莉珍
机构地区
榆林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0-52,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关键词
社会有机体
社会分析
和谐社会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93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8.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
5
闵春发.
在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构建和谐社会[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18-22.
被引量:6
6
朱湘虹,黄明哲.
和谐社会视野下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思考[J]
.求实,2007(11):48-52.
被引量:2
7
鱼俊清.
试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理论导刊,2007(12):70-7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冯上延.
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0):55-56.
被引量:2
2
黄明哲.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实现途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312-320.
被引量:3
3
韩庆祥.解读“以人为本”[N].光明日报,2004—04—27.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4—04—05.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2.19.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共引文献
5936
1
骆徽.
以公平正义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18-520.
被引量:2
2
黄祥红.
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20-23.
3
陈树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J]
.学习与探索,2004(4):27-29.
被引量:7
4
赵伟.
以人为本:谱写和谐社会新乐章[J]
.传承,2008(10):56-57.
5
颜长青,刘俊.
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6
李春梅.
全球化动力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66-269.
被引量:2
7
张丽.
全球化阶段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70-273.
8
马九福,郭荣华,吴红英.
试论妥协存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8):74-78.
被引量:2
9
黄小寒.
谈“技术性思维”的片面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8):65-66.
被引量:2
10
连连.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内涵探讨[J]
.理论探讨,2001(6):91-94.
被引量:1
1
侯利民.
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10-11.
2
冯相红.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阈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5):154-156.
3
张浩.
马克思劳动异化概念的两重划分及其现实意义[J]
.探索与争鸣,1989(1):21-24.
4
陈培永.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社会分析方法论[J]
.理论研究,2014(2):24-28.
5
张宗艳.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阈中的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5):8-9.
被引量:1
6
席成孝.
东方社会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7-12.
被引量:3
7
王吉胜.
美国的“今日马克思主义”学术讨论会[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0,42(0):115-117.
8
王晓升.
描述历史规律还是批判资本主义——略论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主旨[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66-75.
被引量:4
9
魏伟.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
.求实,2007(5):4-7.
被引量:3
10
魏伟.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
.理论与改革,2007(1):24-27.
被引量:1
理论导刊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