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概括,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必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
梁波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0,共5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模式
公平效率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234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1页.
共引文献
3234
1
肖海鹰,张颢.
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研究[J]
.时代文学,2008(10):195-196.
2
荣长海.
邓小平的风险意识及其现实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0-63.
3
唐莉.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探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7-69.
4
陈尤文.
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J]
.社会科学,2004(7):50-57.
被引量:1
5
薛德震.
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J]
.理论前沿,2004(13):23-25.
被引量:2
6
刘世佳.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发展的伟大创新者[J]
.理论前沿,2004(14):18-20.
7
俞永耀.
邓小平言行思想探析[J]
.理论前沿,2004(14):20-21.
8
蒋先进.
邓小平关于法律与制度权威的思想及深远意义[J]
.理论前沿,2004(14):23-24.
被引量:1
9
方世南.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10
方新民.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4):7-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2
1
漆思.
改革三十年中国模式的发展理念与发展共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9(3):23-29.
被引量:3
2
何自力,乔晓楠,李菁.
中国模式与未来道路探索[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54-59.
被引量:26
3
孙伊然.
全球经济治理的观念变迁:重建内嵌的自由主义?[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3):16-32.
被引量:24
4
张宇.
中国模式的含义与意义[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9(1):9-29.
被引量:10
5
程恩富.
社会主义发展三阶段新论[J]
.江西社会科学,1992,12(3):21-27.
被引量:12
6
黄志亮.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最新运用[J]
.当代经济研究,2005(6):44-47.
被引量:4
7
权衡.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之比较[N].东方早报,2006-09-11.
8
申力、白群英.《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河北日报》2006年7月25日.
9
《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10
Indian Government. Economic Survey2008 - 2009 [ EB/OL ]. p. 1. http: / / indiabudget.nic. in.
引证文献
6
1
卫兴华,张福军.
2009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综述[J]
.教学与研究,2010(3):76-85.
被引量:2
2
周宇宏.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辩证法[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75-80.
3
周新华.
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比较——以中国、印度、沙特为考察对象[J]
.亚太经济,2011(3):81-85.
被引量:1
4
苗影.
浅析多层抗震砖房构造柱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
.安徽建筑,2000,7(2):36-36.
5
吴澄秋.
中国经济治理模式的演进:路向何方?--基于全球化时代主要经济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29(6):1-15.
被引量:6
6
黄志亮.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论[J]
.中国经济问题,2021(1):5-1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蒋盼.
共同富裕的宪法逻辑[J]
.实事求是,2022(5):67-74.
2
蒋盼.
共同富裕的宪法学阐释[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23(2):51-71.
3
曾伟.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当代化和普适化的思考[J]
.改革与战略,2012,28(4):4-6.
被引量:1
4
贺景霖.
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157-159.
被引量:5
5
李春顶,夏枫林.
需求结构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及中国政策抉择[J]
.中国市场,2014(7):18-31.
被引量:4
6
孙伊然.
亚投行、“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6,33(1):1-30.
被引量:41
7
冯雄金,冯雄萍.
供给侧视角下的经济治理优化[J]
.中国市场,2017(23):24-26.
8
吴畏,石敬琳.
全球绿色经济治理的两个关键因素[J]
.管理学刊,2018,31(3):1-10.
被引量:11
9
李国强.
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期沙特“小麦自给”政策评析[J]
.农业考古,2018,0(6):233-240.
10
郭瑞萍,王甜甜.
国家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概念辨析和时代特征[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2):49-53.
1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J]
.公安研究,2010(4):93-93.
2
贯彻科学发展观 强化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管好用好矿产资源[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11):1-1.
3
本刊编辑部.
纪念改革开放30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20年 18人改革创业风云录[J]
.科技潮,2008(12):10-10.
4
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8(11):1-1.
5
范高社.
略论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贡献[J]
.唐都学刊,1998,14(2):16-17.
6
战俊.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构想[J]
.公安大学学报,2000,16(5):86-89.
7
本刊评论员.
着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J]
.今日浙江,2014,0(24):1-1.
8
黄春生.
发展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是“二律背反”[J]
.岭南学刊,1987(1):27-30.
9
彭思铸.
时代主题 富国之道[J]
.群众,1996(4):11-12.
10
曾牧野.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J]
.南方经济,1988,17(3):13-21.
科学社会主义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