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溪黄草中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选择熊果酸作为溪黄草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为正确评价溪黄草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溪黄草药材熊果酸的含量,并对该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的系统研究。结果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样品,熊果酸含量差异相大。结论溪黄草最佳指标成分及质量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
李楚源
邓乔华
黄琳
徐友阳
机构地区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8期155-156,共2页
China &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关键词
溪黄草
熊果酸
含量测定
方法学研究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1
吴剑峰,刘斌,祝晨■,赖小平.
不同采收期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含量的动态研究[J]
.中草药,2004,35(1):81-83.
被引量:5
2
吴剑峰,刘斌,祝晨蔯,赖小平.
不同种植基地的溪黄草茎、叶及全草中2α-羟基熊果酸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7):500-501.
被引量:7
3
林朝展,祝晨蔯,杨金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溪黄草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549-1551.
被引量:4
4
吴剑峰.
溪黄草的研究综述[J]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498-499.
被引量:64
5
吴剑峰,刘斌,祝晨蔯,赖小平.
不同施肥区域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含量的比较[J]
.药学进展,2004,28(7):318-321.
被引量:6
6
吴剑峰,刘斌,祝晨蔯,赖小平.
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的提取方法研究[J]
.中成药,2004,26(6):499-50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吴剑峰,刘斌,祝晨蔯,赖小平.
不同施肥区域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含量的比较[J]
.药学进展,2004,28(7):318-321.
被引量:6
2
肖树雄,杨启存,吕红.
溪黄草的来源及与混淆品的鉴别[J]
.中药材,1993,16(6):24-26.
被引量:31
3
陈建南,赖小平,刘念.
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商品鉴定[J]
.中药材,1996,19(2):73-75.
被引量:46
4
廖雪珍,廖惠芳,叶木荣,黄桂英,周莉玲,赖小平.
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水提物抗炎、保肝作用初步研究[J]
.中药材,1996,19(7):363-365.
被引量:35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91.
6
胡俊宏.几种香茶菜的高效液相色谱鉴定[J].南京药学院学报,1986,17(2):143-143.
7
阮德娇.毛萼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86,(8):109-109.
8
赖小平 陈林姣 陈建南 等.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和细花线纹香茶菜叶片表皮结构的电镜扫描[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3):83-83.
9
金人玲 程培元 徐光漪 等.溪黄草乙素的结构研究[J].中药通报,1987,12(10):39-39.
10
金人玲 程培元 徐光漪 等.溪黄草甲素的结构研究[J].药学学报,1985,20(5):366-366.
共引文献
70
1
侯少贞,长尾由纪子,叶木荣,祝晨蔯,李耿,赖小平.
狭基线纹香茶菜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药材,2008,31(2):248-250.
被引量:5
2
陈荣,廖晓峰.
富含熊果酸药材的分布及加工[J]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1):203-204.
被引量:9
3
长尾由纪子,叶木荣,林朝展,祝晨蔯,赖小平.
狭基线纹香茶菜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574-577.
被引量:11
4
林朝展,祝晨蔯,钟志勇,荣向路,熊天琴.
狭基线纹香茶菜对刀豆蛋白所致小鼠免疫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5):325-328.
被引量:10
5
刘银花,李景田,胡宗礼,周旭.
溪黄草与虎杖对豚鼠离体胆囊肌条运动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66-1367.
被引量:6
6
段志芳,陈庆华.
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中总二萜的最佳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36-2438.
被引量:6
7
段志芳,梁盛年,谭细雪.
溪黄草黄酮的超声波法提取与活性研究[J]
.应用化工,2007,36(3):232-235.
被引量:14
8
段志芳,彭宝玲,林丽莎.
溪黄草提取物成分预试及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5):5-8.
被引量:4
9
段志芳,彭宝玲,林丽莎.
溪黄草提取物成分预试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
.西北药学杂志,2007,22(4):174-176.
被引量:8
10
林朝展,祝晨蔯,杨金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溪黄草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549-155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8
1
吴剑峰,刘斌,祝晨蔯,赖小平.
不同种植基地的溪黄草茎、叶及全草中2α-羟基熊果酸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7):500-501.
被引量:7
2
吴剑峰,刘斌,祝晨蔯,赖小平.
不同施肥区域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含量的比较[J]
.药学进展,2004,28(7):318-321.
被引量:6
3
肖树雄,黄诺嘉,林伟忠,马丽莎.
溪黄草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0,31(12):950-951.
被引量:18
4
赖小平,陈建南,陈林姣,黄红中.
中药溪黄草类的研究进展[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12(4):57-58.
被引量:15
5
王兆全,许风呜,董华章,野出学,富士薰.
线纹香茶菜酸的化学结构[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4):24-28.
被引量:5
6
胡英杰,赖小平,刘中秋,朱宇同,邓学龙,刘妮,陈建南.
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的化学成分与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J]
.中草药,2005,36(11):1612-1615.
被引量:25
7
王瀚,丁兰,刘国安,杨东娟,孙坤.
拟缺香茶菜二萜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6):54-57.
被引量:16
8
陈建南,赖小平,刘念.
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商品鉴定[J]
.中药材,1996,19(2):73-75.
被引量:46
9
段志芳,梁盛年,谭细雪.
溪黄草黄酮的超声波法提取与活性研究[J]
.应用化工,2007,36(3):232-235.
被引量:14
10
林朝展,祝晨蔯,杨金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溪黄草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549-155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邓乔华,赵宇,王德勤,蔡玉辉,徐友阳,梁惠瑜,黄勇.
溪黄草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25(1):10-12.
被引量:5
2
向海艳,谢扬.
RP-HPLC同时测定溪黄草药材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J]
.光谱实验室,2011,28(3):1170-1173.
被引量:2
3
吴泽青,帅欧,林励,邱戊盛,欧先涛,吴攀创.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溪黄草中3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1):296-299.
被引量:5
4
吴冲,林朝展,祝晨蔯.
HPLC法测定溪黄草不同部位中5个二萜的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1):98-102.
被引量:3
5
邹盛勤,姜琼.
RP-HPLC法同时测定线纹香茶菜不同生长部位中三萜酸成分[J]
.中成药,2015,37(3):570-57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杨琴.
植物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J]
.饲料研究,2020,0(2):123-126.
被引量:2
2
张正伟.
对比分析不同制备工艺对溪黄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15,23(5):256-257.
3
张翘,潘超美.
溪黄草、线纹香茶菜及其变种的资源分布与利用调查[J]
.海峡药学,2011,23(11):38-41.
被引量:8
4
李永,陆华圣,段琼辉,张龙,于生兰.
中药材GAP十年回顾[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1):8-9.
被引量:3
5
唐海明,陈建南,张扬,赖小平,黄松.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溪黄草药材中8个水溶性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15,35(2):228-234.
被引量:17
6
卢琴.
线纹香茶菜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的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药房,2015,26(30):4271-4273.
被引量:2
7
何国林,林曦,吴仕娇,王碧君,熊天琴,祝晨蔯.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溪黄草总二萜保护肝脏线粒体、抗氧化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6):121-126.
被引量:12
8
陈文飞,陈晨,夏凡,师亦洁,胡丹丹,李玉鹏,李鲜.
纤花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2):76-80.
被引量:8
9
曹富,邱晓霞,张玲,王元媛.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覆盆子中3种三萜酸的含量[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4):79-82.
被引量:6
10
王清,曹雨诞,陈佩东.
溪黄草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研究[J]
.安徽医药,2020,24(6):1098-1101.
被引量:4
1
肖树雄,杨启存,吕红.
溪黄草的来源及与混淆品的鉴别[J]
.中药材,1993,16(6):24-26.
被引量:31
2
肖树雄.
溪黄草近期研究情况概述[J]
.汕头科技,2000(1):62-63.
被引量:1
3
孟艳辉.
溪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1999,30(10):731-732.
被引量:6
4
许乾丽,茅向军,熊慧林.
HPLC法测定六味安消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J]
.中国药品标准,2006,7(3):45-47.
被引量:4
5
霍好利.
溪黄草的研究进展[J]
.饮食保健,2014,0(7):89-89.
被引量:1
6
陈玲玲,朱德全,蔡月娥,黄松,陈建南.
正交试验优化溪黄草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超声提取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12-14.
被引量:8
7
刘美杰,王均,谢华.
用RP-HPLC法测五味子片的方法学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02,22(4):10-11.
8
肖树雄,张幼扬,马丽莎.
溪黄草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2):77-79.
被引量:11
9
曲艳丽,孙治.
薄层扫描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J]
.现代中医药,2004,24(5):62-62.
被引量:5
10
赵贾漪,曾贝贝,王其中.
祛脂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3):606-607.
被引量:3
中外医疗
2009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