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结构对“X-neg-X”正反问问标的语法制约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传息语法作为理论基础,对现代汉语"X-neg-X"问句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考察,通过分别讨论正反问"问标"与句中VP和宾语的相互制约关系,展示了动态言语信息结构对语言形式结构的语法制约和重要影响,补充和深化了现有疑问句研究中的有关结论。
作者
郭婷婷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武汉大学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
出处
《长江学术》
CSSCI
2009年第4期118-123,共6页
Yangtze River Academic
基金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人机问答系统的汉语问答模式构建>
武汉大学文学院青年项目<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
关键词
“X-neg-X”问句
传息语法
问标
信息结构
焦点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邵敬敏,朱彦.
“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3):23-36.
被引量:51
2
萧国政.
句子信息结构与汉语语法实体成活[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5(4):12-19.
被引量:33
3
丁力.
从问句系统看“是不是”问句[J]
.中国语文,1999(6):415-420.
被引量:18
4
陶炼.
“是不是”问句说略[J]
.中国语文,1998(2):105-107.
被引量:23
5
张伯江.
疑问句功能琐议[J]
.中国语文,1997(2):104-110.
被引量:107
6
祝敏彻.
汉语选择问、正反问的历史发展[J]
.语言研究,1995,15(2):117-122.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丁力.
从问句系统看“是不是”问句[J]
.中国语文,1999(6):415-420.
被引量:18
2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
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
.中国语文,1998(2):93-102.
被引量:115
3
陶炼.
“是不是”问句说略[J]
.中国语文,1998(2):105-107.
被引量:23
4
张伯江.
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
.当代语言学,1997(2):15-19.
被引量:134
5
徐杰 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J].中国语文,1993,(2).
6
吕叔湘,1943.《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义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3..
7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8
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
9
朱德熙.“V—neg—VO”与“VO—neg—V”两种反复问句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J].中国语文,1991,(5).
10
郭锡良(1990).关于系词“是”产生时代和来源论争的几点认识,《汉语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共引文献
214
1
赵长才.
中古汉语选择问句系统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1-22.
2
赵长才.
汉语反复问句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1):114-138.
被引量:1
3
高娟.
问句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
.华中学术,2021(2):176-184.
被引量:2
4
吴早生.
现代汉语疑问句的语义与逻辑分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08,24(4):67-70.
5
傅惠钧.
《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233-241.
被引量:7
6
胡德明.
否定疑问句形成反问的条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44-47.
被引量:2
7
杨永龙.
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J]
.语言科学,2003,2(1):29-38.
被引量:44
8
刘清平,储泽祥.
“是否是”的多角度考察[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6):97-100.
被引量:2
9
商悦.
副词“究竟”研究综述[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0):156-156.
被引量:1
10
程凯.
汉语是非疑问句的生成解释[J]
.现代外语,2001,24(4):331-34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2
1
郭昭军.
“该”类助动词的两种模态类型及其选择因素[J]
.南开语言学刊,2011(2):70-77.
被引量:6
2
陶炼.
“是不是”问句说略[J]
.中国语文,1998(2):105-107.
被引量:23
3
朱景松.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1998(5):378-386.
被引量:145
4
郭继懋.
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J]
.中国语文,1997(2):111-121.
被引量:122
5
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83,(1).
6
陈颖.带有“是不是”的疑问句的祈細法[A].语言学论文选集[C]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
方梅.疑问标记“是不是”的虚化一从疑问标记到话语-语用标记[A].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郭昭军.汉语情态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9
邵敬敏.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10
邵敬敏.
疑问句的结构类型与反问句的转化关系研究[J]
.汉语学习,2013(2):3-10.
被引量:48
引证文献
1
1
李晓琳.
“是不是”弱问句:从真问到反问的中间环节[J]
.汉语学习,2013(3):96-10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燕,朱文玲.
昆明方言话语标记“格是”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40-143.
1
胡惮.
信息的理解与语言信息研究述评[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69-73.
被引量:4
2
田军林.
语言也分“男尊女卑”——谈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表现[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7):71-72.
被引量:1
3
王洁.
网络语言之语法变异现象[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0-64.
被引量:6
4
薛宏武.
现代汉语助词“给”的传息作用[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90-93.
被引量:3
5
胡斌彬,车录彬.
“X比Y还W”构式的语用信息功能[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6):37-40.
被引量:4
6
王凤敏.
包含“给”的四种相关句式比较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122-123.
被引量:2
7
赵芳珍.
从语息层面探析“给予”类三价动词所构成的两种基本句式[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10):63-65.
8
董开华.
浅议“在”[J]
.科技资讯,2006,4(34):159-160.
9
董开华.
浅议“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6-117.
10
周海平,张瑞娥.
英汉句式的特点及其翻译[J]
.科技信息,2008(6):13-14.
被引量:1
长江学术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