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麦抽穗期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用四个六棱大麦品种的三组杂交对出穗期、分蘖数、株高、籽粒产量、粒重和饱、秕粒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杂交的 P1、P2 、F1、F2 、BC1和 BC2 于 1982年被种植在美国 North Dakota的 Forgo和Prosper两个地方 ,并且给予了评价。除了分蘖数外 ,杂交内亲本平均值一般是不同的。各代之间比较表明 ,晚出穗相对早出穗显性 ;高粒重相对低粒重显性 ;籽粒的饱满度受加性基因作用。产量和出穗期之间的关系在杂交间不一致。正 r值很低 ,由此说明选择早熟、高产、粒饱的大麦系是应该可能的。出穗期超中亲的杂交优势在杂交间很接近 ,但没有超高亲优势。出穗期的自交衰退相当恒定 ,而产量不一致。自交衰退的程度不一致可能与环境变异和基因型不同有关。出穗期和产量的加性方差与显性方差的比例在杂交间不一致。这些资料表明 ,应该在 F2 代以后进行这些性状选择。出穗期广义遗传力在 4 2 %~ 86 %之间变化 ,籽粒产量的广义遗传力的一致性大于其狭义遗传力的一致性。因为缺少加性变异 ,遗传进展值很低。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5期32-33,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