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依托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联动培养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精通、学科交叉"的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为根本,提出了依托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联动培养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新体系的研究模型,在教育理念、培养体系、培养计划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作者
李敏之
李玉龙
机构地区
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
出处
《计算机教育》
2009年第20期41-42,9,共3页
Computer Education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信息类专业
创新人才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9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马廷奇.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进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4):87-92.
被引量:39
2
邬家瑛,钱辉.
论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63-65.
被引量:69
3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2):35-37.
被引量:40
4
苗凤君,郑秋生,潘磊.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3):83-8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庄军,邓宏兵,蔡靖方.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性思考[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5):11-13.
被引量:30
2
陈分雄,叶敦范,杜鹏辉.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活动[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9-31.
被引量:16
3
夏婷.
影响大学生科研绩效的因素及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0):77-79.
被引量:12
4
张红霞.
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60-65.
被引量:54
5
弗兰克·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5.
6
高文兵.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N].中国教育报,2009-03-04(4版).
7
郑家茂,张胤.
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1):108-112.
被引量:41
8
王义遒.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3):5-15.
被引量:45
9
眭依凡.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按规律办学[J]
.教育研究,2008,29(11):57-64.
被引量:32
10
赵川平,张聪楼,程富.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9(4):39-42.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149
1
邴浩.
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比较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4(5):106-111.
被引量:43
2
吴明作,丁兰针,朱芬菊,方芳.
导师制度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
.科教导刊,2014(15).
3
邴浩.
大学生创新实践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5(2):88-94.
被引量:10
4
苗凤君,潘磊,郑秋生.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0):145-147.
被引量:14
5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被引量:13
6
金海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创建发酵工程教学新模式[J]
.科教文汇,2009(23):37-38.
被引量:11
7
曹国.
本科生科研训练向必修转化后的问题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46-46.
8
王开宇,唐祯安,李英.
数字电子技术的多方位立体教学体验[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10-11.
被引量:9
9
姜代红,黄忠东.
金融危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12):33-35.
被引量:2
10
洪巧红.
浅谈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途径[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67-69.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
1
樊晓虹,韩耀飞.
电气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3(12):9-1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孙宁,叶小岭,张颖超,李远禄.
多专业联动建设培养信息类特色人才浅议[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0):112-112.
1
张贞.
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合作联动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4):50-51.
2
本刊记者.
文化产业最佳突破的背后[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3(9):38-38.
3
袁传荣.
中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途径和模式[J]
.中国科技产业,1996(7):22-23.
被引量:3
4
夏维力,曾文水,白桦.
基于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68-171.
被引量:1
5
隋鹏,樊立三.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培养研究[J]
.福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版),2011(6):56-58.
6
张士兵,包志华,张晓格.
产学研联动 培养电子信息类卓越人才[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22):157-159.
被引量:1
7
樊立三.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家校合作联动培养模式初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8(1):81-83.
被引量:11
8
王凯伟,周波.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三联动”培养模式[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12):67-69.
被引量:5
9
戴建忠.
公共管理学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模式探讨[J]
.消费导刊,2012(6):153-153.
10
刘本盛.
用创新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58-59.
计算机教育
2009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