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鹖冠子》中的儒法思想及其关系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鹖冠子》这部文献中,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辨析两者在文献中的具体关系,特别是儒家思想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黄老学对各家思想的吸收,更加准确地把握黄老学的特征及内涵所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儒学由"学"到"术"的转变,更可以一窥儒学在汉初之际发生根本转变的前在形态。
作者
文炳赞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38-140,共3页
Chuanshan Journal
关键词
《鹖冠子》
儒家
法家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侯磊.
《管子》中“礼法并用”的再探讨[J]
.管子学刊,2007(4):17-21.
被引量:3
2
王沛.
《鹖冠子》与战国时期的“法”观念[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6):83-89.
被引量:4
3
白奚.
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J]
.中州学刊,2003(1):134-141.
被引量:18
4
丁原明.
《鹖冠子》及其在战国黄老之学中的地位[J]
.文史哲,1996(2):24-2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杨兆贵.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74-77.
被引量:7
2
刘笑敢.
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J]
.哲学研究,1985(6):59-65.
被引量:11
3
夏伟东.
法家重法和法治但不排斥德和德治的一些论证[J]
.齐鲁学刊,2004(5):10-16.
被引量:7
4
冯国超.
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历史价值[J]
.哲学研究,2002(7):31-38.
被引量:13
5
冯国超.
人性论、君子小人与治国之道——论《韩非子》的内在逻辑[J]
.哲学研究,2000(5):40-47.
被引量:12
6
蒋国保.
汉儒称“六经”为“六艺”考[J]
.中国哲学史,2006(4):34-40.
被引量:10
7
《管子·心术上》.
8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M].中华书局,1996年版..
9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0
.《左传·昭公六年》[M].,..
共引文献
30
1
杨兆贵.
《鹖冠子·世兵》篇非抄袭贾谊《鵩鸟赋》辨[J]
.中国文学研究,2009(3):50-54.
被引量:6
2
杨兆贵.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74-77.
被引量:7
3
景红.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J]
.哲学动态,1998(9):15-17.
被引量:1
4
白奚.
学术发展史视野下的先秦黄老之学[J]
.人文杂志,2005(1):147-151.
被引量:11
5
黄瑜,熊凯.
《应同》篇与邹衍、后期墨家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J]
.重庆社会科学,2006(2):36-39.
6
王沛.
新出土文献与先秦法律思想[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3):132-138.
7
熊凯.
《吕氏春秋·应同》篇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82-85.
8
刘鹏.
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J]
.医学与哲学(A),2006,27(9):64-65.
被引量:3
9
王沛.
“明者为法,微道是行”解诂——兼论黄老法律观[J]
.法商研究,2007,24(6):151-155.
被引量:2
10
于孔宝.
稷下学宫与黄老之学述论[J]
.管子学刊,2008(4):37-4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7
1
杨兆贵.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74-77.
被引量:7
2
唐兰.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J]
.考古学报,1975(1):7-38.
被引量:122
3
曹旅宁.
《鹖冠子》述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4):76-81.
被引量:5
4
谭家健.
《鹖冠子》试论[J]
.江汉论坛,1986(2):57-62.
被引量:12
5
吴光.
《鹖冠子》非伪书考辨[J]
.浙江学刊,1983(4):38-44.
被引量:7
6
黄钊.
论《文子》的黄老新道家思想特色[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8(4):9-14.
被引量:3
7
何凤奇,王洪生.
唐人写本《鹖冠子》残卷跋(附校勘记)[J]
.文献,1987(4):162-171.
被引量:5
8
阎文儒.
关于唐代残卷《鹖冠子》及其他[J]
.文献,1987(4):172-174.
被引量:3
9
李学勤.
马王堆帛书与《鹖冠子》[J]
.江汉考古,1983(2):51-56.
被引量:39
10
丁原明.
《鹖冠子》及其在战国黄老之学中的地位[J]
.文史哲,1996(2):24-2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徐文武,邹时雨.
楚国的“反儒”与“兼儒”思潮[J]
.文史博览(理论),2011(3):4-7.
2
陈云超.
《鹖冠子》备战思想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1):103-104.
3
宋博雅.
《鹖冠子》研究综述[J]
.职大学报,2021(2):52-59.
1
乐寿明.
佛教的理事说与朱熹的理气观[J]
.哲学研究,1981(9):31-36.
2
周喜庆.
关于理论(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关系问题[J]
.理论导刊,1994(9):26-28.
3
陈伟群.
关系范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133-137.
被引量:5
4
王代月.
抽象具体关系视野中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J]
.现代哲学,2011(6):29-34.
被引量:3
5
丁厚祥.
中国画的"主体品学"[J]
.文艺研究,2005(4):149-150.
6
冯静武.
试论李光地视域中的《周易参同契》[J]
.周易研究,2008(2):5-10.
7
任美平,张琰,郭静.
佛教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寺庙经变壁画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105-108.
被引量:1
8
顾凤湘.
英国与犹太复国问题探微[J]
.新课程(下),2009(5):58-58.
9
周来祥.
中华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6):13-17.
被引量:3
10
郑红兰,李红.
简述延迟满足与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关系[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1-113.
被引量:7
船山学刊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