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锅炉水动力分析与计算(二)
被引量:2
The Hydrodynamic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Hot Water Boiler(Ⅱ)
出处
《工业锅炉》
1998年第3期8-16,47,共10页
Industrial Boilers
参考文献11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发[1996]276号).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
2阚润清.新型混合循环热水锅炉[J].节能技术,1986,(1):6-10.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宇[1991]8号).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91、.
-
4李之光,王昌明,谭美健,范北岩,王劲光.改进型水火管锅壳式锅炉的研究与开发[J].热能动力工程,1990,5(1):14-19. 被引量:10
-
5李之光,李柏生,王世璋.新型水火管锅壳锅炉开发十年总结(一)[J].工业锅炉,1995(2):2-7. 被引量:18
-
6李之光,王昌明.新型水火管锅壳锅炉技术问题综论[J].工业锅炉,1997(1):5-13. 被引量:9
-
7李之光,鲍亦令,张英福.锅壳式锅炉烟管管板过冷沸腾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0,10(4):14-16. 被引量:7
-
8范北岩(李之光)、水火管快装锅炉典型部位过冷沸腾的研究(哈工大研究生论文).1992.
-
9张英福(李之光).KZL型水火管锅炉管板过冷沸腾的试验研究(哈工大研究生论文).1989.
-
10JB/T8659-1997(热水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标准.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1998.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李之光,戴桂荣,朱开城.内螺纹外肋片新型铸铁空气预热器的论述与计算方法[J].工业锅炉,1995(1):2-6. 被引量:8
-
2李之光,李柏生,王世璋.新型水火管锅壳锅炉开发十年总结(一)[J].工业锅炉,1995(2):2-7. 被引量:18
-
3李柏生,张清贤,徐成庶,胡春凯.新型水火管锅壳锅炉制造工艺总结[J].工业锅炉,1996(1):34-39. 被引量:3
-
4李之光,鲍亦令,张英福.锅壳式锅炉烟管管板过冷沸腾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0,10(4):14-16. 被引量:7
-
5钟永明,李之光,刘曼青,王铣庆,孙丛明.螺纹管内积灰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0,10(6):39-42. 被引量:14
-
6卓宁,孙家庆,陆之江,陆向阳,庞韵.热水锅炉水动力模化研究[J]动力工程,1986(02).
-
7陈正包.蒸汽快装锅炉改装成热水锅炉的水动力模化试验[J]动力工程,1984(04).
-
8郝平,吴江全,李之光.螺纹管在锅壳式锅炉上应用的实验研问与优化设计方法[J]节能技术,1988(05).
-
9董芄,刘曼青,李之光,李晓洁,孙丛明.烟管锅炉拱形管板强度的研究[J]工业锅炉,1987(02).
-
10阚润清.新型混合循环热水锅炉[J]节能技术,1986(01).
共引文献27
-
1李之光,任传波,张海宁,付家满,于在海,常文彦.新型水火管热水锅炉水动力设计的发展与实验验证[J].工业锅炉,2005(3):1-6. 被引量:2
-
2李之光,李柏生,王世璋.新型水火管锅壳锅炉开发十年总结(二)[J].工业锅炉,1995(3):2-15. 被引量:8
-
3李之光,戴桂荣,朱开城.内螺纹外肋片新型铸铁空气预热器的论述与计算方法[J].工业锅炉,1995(1):2-6. 被引量:8
-
4李柏生,张清贤,徐成庶,胡春凯.新型水火管锅壳锅炉制造工艺总结[J].工业锅炉,1996(1):34-39. 被引量:3
-
5黄卫延,李志宏,刘峰,李永平,顾兆东,李柏生.关于螺纹烟管的传热计算[J].工业锅炉,2006(4):38-42. 被引量:5
-
6李之光,刘福仁,刘复田,田耀鑫.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新标准综论[J].工业锅炉,1996(2):2-19. 被引量:2
-
7王擎,王鹏,任晓平,赵钦新,刘志起.小型水火管热水锅炉冷态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J].工业锅炉,2007(1):13-16. 被引量:2
-
8张传聚,盛春光,丁原赤,公卫平,张传铎,赵兴军.并联循环新型结构热水锅炉[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6,26(A09):324-327.
-
9李之光,王昌明.新型水火管锅壳锅炉技术问题综论[J].工业锅炉,1997(1):5-13. 被引量:9
-
10刘培琴,王文生,韩殿营.双级串联引射技术中水力不均匀系数的研究与分析[J].节能技术,2007,25(5):432-4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
-
1朱群益,张培亭,赵广播,阮根健,陈崇枢.提高自然循环热水锅炉循环水速的方法-加装射流装置[J].热能动力工程,1994,9(3):159-162. 被引量:3
-
2王擎,王鹏,任晓平,赵钦新,刘志起.小型水火管热水锅炉冷态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J].工业锅炉,2007(1):13-16. 被引量:2
-
3李世国.一种提高自然循环热水锅炉上升管水速的有效方法.节能技术,1988,(4).
-
4范柏章.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计算[C].哈工大科学研究报告,1983(10).
-
5庞丽君,李清,范柏章.自然循环热水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c].哈工大科学研究报告,1986(14).
-
6陆慧林,阮根健,秦裕琨.用于提高自然循环热水锅炉循环水速--喷射器的设计[c].哈工大科学研究报告,1985(11).
-
7阚润清.新型混合热水锅炉.节能技术,1986,(1).
-
8李之光.热水锅炉水动力分析与计算(一)[J].工业锅炉,1998(2):4-12. 被引量:11
-
9李世国.自然循环热水锅炉锅内射流装置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90,5(6):37-42. 被引量:2
-
1周华兴,顾志义,陈云生,胡国辉.由挺柱升程数据拟合柴油机配气凸轮升程曲线方程[J].柴油机,1993,15(3):19-22.
-
2左承基,王祖汉.计算机屏幕绘图在动力计算中的应用[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2,11(2):27-31.
-
3张尧森.65t/h煤粉锅炉改造设计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0,16(1):18-23.
-
4张洪涛.6105QB型柴油机运动及动力计算[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5,6(4):54-61.
-
5胡康诚.锅炉引风机基础的减振改造[J].梅山科技,1997(2):3-6.
-
6万斌,袁军堂.气门弹簧动力计算的有限元方法[J].弹簧工程,2000(3):17-20. 被引量:2
-
7曹晓轶,姚建明,彭健.多气门配气系统两质量动力学模型研究及软件开发[J].内燃机工程,2008,29(6):28-30. 被引量:4
-
8付光琦,康秀玲,郭凌崧,唐良才,祖炳锋,徐玉梁,高文志.高速柴油机顶置式配气凸轮机构的动力学计算[J].内燃机学报,2000,18(2):113-116. 被引量:25
-
9王勇.石嘴山发电厂#10锅炉屏式过热器管壁超温原因综述及对策[J].宁夏电力,2002(C00):1-5.
-
10陈听宽,徐进良,吴履琛,刘宝森,王晓为,陈春达.采用两级节流方式控制超临界垂直管圈水冷壁的出口汽温偏差及管壁温度[J].锅炉制造,1994(1):6-1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