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生为本: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契机与归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重要而深远。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发挥其重要功能的前提和保证。新时期高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充分挖掘学生的自律性,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和可接受性。
作者
曾保春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6-68,共3页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以生为本
高校德育
契机
归宿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张旭日.
论以人为本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89-92.
被引量:9
2
李文庆,谷岩,刘宝国,欧阳玉成.
谈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2):53-54.
被引量:3
3
张志刚.
思想品德教育接受的障碍、成因及理想状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40-144.
被引量:10
4
张小燕.
心理学原理在高校品德教育中的运用[J]
.中国青年研究,2002(5):70-72.
被引量:3
5
郭柏春.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接受理论与实践[J]
.嘉应大学学报,2002,20(4):80-83.
被引量:1
6
赵玉玲.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品德教育[J]
.现代技能开发,2002(8):4-5.
被引量:3
7
杨洪泽,王丽娟.
略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应增强可接受性[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04-10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郭柏春,唐鹏里.
论大学德育中的个体接受与环境影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3(3):97-101.
被引量:1
2
王金宝.
现阶段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若干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74-75.
被引量:10
3
陈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应注重学生主体需要[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45-46.
被引量:12
4
庄创奇.
现阶段辅导员功能新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77-78.
被引量:30
5
刘双.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及增强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51-52.
被引量:12
6
陈之贺,盖世洲.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辅导员工作浅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75-76.
被引量:24
7
文大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64-65.
被引量:21
8
刘先义.论德育接受机制[J].教育研究,1991,(11):24-25.
9
郭柏春.德育接受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A].中央教育研究所.德育在改革大潮中[C].北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10
郭柏春.德育接受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A].中央教育研究所.德育在改革大潮中[Z].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20
1
师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衔接问题刍议[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6):14-15.
2
贾翠,张国民.
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障碍及对策探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835-838.
被引量:2
3
曾保春.
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新取向的探讨[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4):88-90.
被引量:1
4
张志刚,周璇,张婷婷,莫丽梅.
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8):182-183.
被引量:10
5
薛俊强.
公共修辞人——高校辅导员职责的政治学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11):277-278.
6
全晨,廖金香.
浅论心理学知识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电力教育,2009(4):208-209.
7
李文强,朱坤.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创新德育理念[J]
.科教文汇,2008(35):64-65.
8
张旭日.
坚持党的用人标准,提高高校“学工”干部素质[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87-89.
9
杨文坤.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1-63.
被引量:2
10
杨德强.
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266-268.
被引量:2
1
徐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261-261.
2
韩文辉,刘培香.
对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
.学术交流,1999(2):219-221.
3
吴绍琪,严屏.
构建高校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新模式[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5):162-166.
被引量:12
4
秦松.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初探[J]
.农业教育研究(西南),2002(1):39-40.
5
吴为民.
高校德育的首要地位及其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39-41.
被引量:2
6
孙永军.
略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B03):78-79.
被引量:6
7
翟元平.
对新世纪大学生德育问题的思考[J]
.成都师专学报,2000,19(1):86-90.
8
梁正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
.惠阳师专学报,1988,10(3):36-41.
9
曾保春.
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新取向的探讨[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4):88-90.
被引量:1
10
孙青库.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5,25(5):51-52.
被引量:8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