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3-39,共7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8
1 R. G. Peffer, Marxism, Morality and Social Just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239, p. 240, p. 243, p. 246, p. 248, p. 249, p. 249, p. 250, p. 255.
2 福伊尔.《伦理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第24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8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4-165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1-162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4页.
共引文献1626
1 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2 赖金良.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 .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3 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4 谭培文.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J] .南京社会科学,2004(8):10-16. 被引量:3
5 汪永成.政府能力的结构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04(2):103-113. 被引量:109
6 赵德宇.日本近代化溯源——洋学[J] .日本学刊,2004(4):136-149. 被引量:2
7 陈卫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马克思主义[J] .现代哲学,2002(4):33-40.
8 王贵明.马克思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四个维度[J] .现代哲学,2002(4):41-47. 被引量:3
9 张星炜.民主观·群众观·利益观——试析邓小平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J] .理论与改革,2004(4):5-9. 被引量:1
10 旷三平.评价尺度的本体论研究[J] .哲学动态,2004(7):10-13. 被引量:1
1 朱明,闫莉冰.浅析曼海姆“意识形态”概念的两大内涵[J] .理论界,2007(9):169-170. 被引量:1
2 关兵峰.阶级学视角下的《资本论》与其当代价值[J] .理论建设,2016,32(5):75-77.
3 王国勤.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15(3):38-43. 被引量:11
4 徐连明,文军.论社会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研究[J] .江海学刊,2007(2):127-132. 被引量:2
5 程晓萱,欧阳英.意识形态概念及其与政治关联新探[J] .学术论坛,2005,28(6):40-44. 被引量:1
6 牛菲.批判精神下否定的意识形态概念——评乔治·拉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J] .哲学动态,2008(5):51-56. 被引量:1
7 邱昭继.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J] .学术界,2016(11):250-250. 被引量:1
8 李逢彦,白春民.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探析[J]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2012,28(1):45-48.
9 刘钰森,王颖.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综述[J] .国外理论动态,2014(1):45-51. 被引量:2
10 刘同舫.论马克思人类解放的深度理论背景[J] .唯实,2012(6):3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