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洛阳伽蓝记》体例质疑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洛阳伽蓝记》的体例而言,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合本子注"只适用于本书部分章节,整体上并非"合本子注"体。徐高阮、周祖谟、杨勇诸先生所定条例在分理中无法真正贯彻,说明不可依据内容分别所谓正文与子注。历代学者对《洛阳伽蓝记》子注形态的认识存在误解,本书行文实有叙事繁琐的特点。史家意识和高僧行记是《洛阳伽蓝记》文体特点形成的两大关键因素,整理者以《水经注》为参照分理注文是一个误区。
作者 吴晶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71,共10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4

  • 1陈寅恪.《支愍度学说考》[A]..《金明馆丛稿》初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2陈寅恪.《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3页.
  • 3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二《重刊洛阳伽蓝记》,1960年版,第2页.
  • 4吴晶.陈寅恪“合本子注”说新探[J].浙江社会科学,2008(12):84-88. 被引量:4
  • 5唐晏.《洛阳伽蓝记钩沉·序》,见张宗祥.《景洛阳伽蓝记合校稿本》,世界书局1974年版,第175页.
  • 6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例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 7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叙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 8徐高阮.《洛阳伽蓝记补注体例辨》,《重刊洛阳伽蓝记》附录二.
  • 9杨勇.《洛阳伽蓝记之旨趣与体例》,《洛阳伽蓝记校笺》附录,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7页.
  • 10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叙例》.

二级参考文献10

  • 1陈寅恪.《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3页.
  • 2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的几个问题》.《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9页.
  • 3胡宝国.《<三国志>裴注》.《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0-81页.
  • 4僧祜撰,苏晋仁,萧链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卷第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55,416页.
  • 5程千帆.《史通笺记》.《程千帆全集》卷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 6陈寅恪.《支愍度学说考》[A]..《金明馆丛稿》初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7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7页.
  • 8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205页、第213页、第326-327页.
  • 9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8-199页.
  • 10范子烨.《洛阳伽蓝记》的文体特征与中古佛学[J].文学遗产,1998(6):21-2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49

同被引文献108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