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洛阳伽蓝记》体例质疑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洛阳伽蓝记》的体例而言,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合本子注"只适用于本书部分章节,整体上并非"合本子注"体。徐高阮、周祖谟、杨勇诸先生所定条例在分理中无法真正贯彻,说明不可依据内容分别所谓正文与子注。历代学者对《洛阳伽蓝记》子注形态的认识存在误解,本书行文实有叙事繁琐的特点。史家意识和高僧行记是《洛阳伽蓝记》文体特点形成的两大关键因素,整理者以《水经注》为参照分理注文是一个误区。
作者
吴晶
机构地区
台州学院教育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71,共10页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合本子注
陈寅恪
《史通》《佛国记》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4
1
陈寅恪.《支愍度学说考》[A]..《金明馆丛稿》初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
陈寅恪.《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3页.
3
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二《重刊洛阳伽蓝记》,1960年版,第2页.
4
吴晶.
陈寅恪“合本子注”说新探[J]
.浙江社会科学,2008(12):84-88.
被引量:4
5
唐晏.《洛阳伽蓝记钩沉·序》,见张宗祥.《景洛阳伽蓝记合校稿本》,世界书局1974年版,第175页.
6
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例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7
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叙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8
徐高阮.《洛阳伽蓝记补注体例辨》,《重刊洛阳伽蓝记》附录二.
9
杨勇.《洛阳伽蓝记之旨趣与体例》,《洛阳伽蓝记校笺》附录,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7页.
10
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叙例》.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陈寅恪.《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3页.
2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的几个问题》.《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9页.
3
胡宝国.《<三国志>裴注》.《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0-81页.
4
僧祜撰,苏晋仁,萧链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卷第六.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55,416页.
5
程千帆.《史通笺记》.《程千帆全集》卷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6
陈寅恪.《支愍度学说考》[A]..《金明馆丛稿》初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7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7页.
8
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205页、第213页、第326-327页.
9
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8-199页.
10
范子烨.
《洛阳伽蓝记》的文体特征与中古佛学[J]
.文学遗产,1998(6):21-2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9
1
仝广秀.
语言、历史与义理阐释——陈寅恪“合本子注”的方法论意义[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5-92.
2
孙昌武.
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J]
.文学评论,2000(5):12-22.
被引量:12
3
秦弓.
“整理国故”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J]
.文学评论,2001(6):125-132.
被引量:15
4
刘长东.
宋代僧尼隶属机构的变迁及其意义[J]
.宗教学研究,2002(2):24-32.
被引量:4
5
见湛.
略论魏晋南北朝的佛性思想[J]
.宗教学研究,2005(2):146-148.
被引量:1
6
郑家建,吴金喜.
论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期的陈寅恪[J]
.文艺理论研究,2006(1):28-40.
7
李敏.
敦煌莫高窟唐代前期菩萨璎珞[J]
.敦煌研究,2006(1):54-61.
被引量:12
8
穆克宏.
顾广圻与《文选》学研究[J]
.文学遗产,2006(3):15-21.
被引量:5
9
殷光明.
敦煌的疑伪经与图像(上)[J]
.敦煌研究,2006(4):8-14.
被引量:6
10
李怀顺,魏文斌,郑国穆.
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图像辨析[J]
.华夏考古,2006(3):89-9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8
1
倉本尚德.
行像與行城——敦煌行城儀式起源考[J]
.唐研究,2021(1):235-264.
被引量:4
2
林丹妮.
《四库提要·洛阳伽蓝记》疏证[J]
.史志学刊,2019,0(5):66-69.
被引量:1
3
白翠琴.
一部拓跋鲜卑的别史——略论《洛阳伽蓝记》史学价值[J]
.民族研究,1999(6):87-93.
被引量:3
4
黄公渚.
洛阳伽蓝记的现实意义[J]
.文史哲,1956(11):12-20.
被引量:4
5
曹道衡.
关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J]
.文学遗产,2001(3):30-39.
被引量:14
6
范子烨.《<洛阳伽蓝记>考论》.载殷宪.《北朝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7
《洛阳伽蓝记丛谈》.收入郑骞《景午丛编》,台北: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454-462页.
8
沙畹撰,冯承钧译.《宋云行纪笺注》,载《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六编》,收于《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1995年北京第2次影印,第1-68页.
9
内田吟风.《后魏宋云释惠生西域求经记考证序说》,《塚本博士颂寿纪念佛教史学论集》,京都,1961年,第113-124页.
10
长泽和俊.《论所谓的(宋云行纪)》,收于氏著,钟美珠译.《丝绸之路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90-511页.
引证文献
5
1
吴晶.
《宋云惠生行纪》文本构成新证[J]
.西域研究,2011(3):9-13.
被引量:5
2
王建国.
隋唐佛教经籍著录《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2):48-54.
被引量:3
3
谢嘉欣,彭红卫.
《洛阳伽蓝记》故事研究[J]
.三峡论坛,2016(5):66-71.
4
李煜东.
《洛阳伽蓝记》研究新动向述评[J]
.中国地方志,2023(1):112-121.
被引量:1
5
刘跃进.
《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J]
.学术界,2023(9):14-2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颜世明.
宋云、惠生行记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105-131.
被引量:3
2
吴昊,叶俊士,王思明.
从《宋云行纪》路线看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以鄯善、左末城、末城为例[J]
.中国农史,2018,37(1):86-96.
被引量:3
3
汪宝荣,姚伟,金倩.
王伊同英译《洛阳伽蓝记》地名之策略[J]
.中国文化研究,2018(2):143-153.
被引量:4
4
阳清.
北魏慧生行记诸种相关文献考述[J]
.宗教学研究,2019(1):92-100.
被引量:3
5
李煜东.
《洛阳伽蓝记》研究新动向述评[J]
.中国地方志,2023(1):112-121.
被引量:1
6
刘跃进.
《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意韵[J]
.学术界,2023(9):14-28.
7
李煜东.
《洛阳伽蓝记》所见北魏洛阳的声音与声景[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6):9-13.
被引量:2
8
刘屹.
“宋云行记”中的两处错简及相关问题[J]
.西域研究,2024(2):56-70.
1
李媛媛.
也谈陈寅恪的"恪"的读音[J]
.文史杂志,2000(5):23-23.
2
洪卫中.
梁末南方入北士人史家意识略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3):116-119.
3
王金环.
关于“V+到+NP”结构[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0(12):234-234.
4
康振栋.
中古汉语否定词前的“都”——兼与张谊生先生商榷[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101-106.
被引量:1
5
李荣,王益民.
“因错得福”的照片[J]
.家庭生活指南,2006(6):42-42.
6
洪卫中.
从《颜氏家训》与《观我生赋》看颜之推的史家意识[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2):25-28.
被引量:2
7
陆璐.
周代“大师”职官解[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4):47-51.
被引量:2
8
孙景坛.
百家争鸣新论[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2):200-205.
被引量:14
9
李臻怡.
词类三问[J]
.汉字文化,1995(4):19-21.
10
张纹华.
广东文化记忆——康有为论广东文化[J]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6):62-65.
文学遗产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