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目标的提出,各大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任务,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工作也日趋重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以主成分分析为方法,结合SAS系统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进行了城市创新能力的分析。
作者
刘贵文
张怿蓝
机构地区
重庆大学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117,123,共4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主成分分析
评价指标
分类号
F29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84
同被引文献
233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69
参考文献
11
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克里斯托弗弗里曼.日本:一个新国家创新系统,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402-419.
3
COOKE P, HANS-JOACHIM BRACZYK H J, HEIDENREICH M.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he role of Governances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M]. London: UCLPress, 1996.
4
胡琴.
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和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25(1):94-97.
被引量:8
5
王国贞.
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26(3):254-258.
被引量:14
6
罗守贵,甄峰.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3):31-35.
被引量:69
7
史锦凤,马力.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68-71.
被引量:18
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
陈安明.
基于人才结构的区域人才效能综合评价[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8):149-152.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杨宏林.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5):47-50.
被引量:4
2
陈光,唐福国.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框架、指标与评价[J]
.中外科技信息,2001(11):54-56.
被引量:8
3
潘颖,郭风瑞.
主成分分析在我国区域经济梯度评价中的应用[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2):79-82.
被引量:5
4
韩艳.
陕西产业集群选择的实证分析[J]
.陕西统计与社会,2005(1):39-40.
被引量:2
5
李新运,张海峰.
主成分分析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梯度分区中的应用[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14(1):25-29.
被引量:9
6
潘安娥,杨青.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7):118-121.
被引量:62
7
石琳.
辽宁区域创新能力浅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1-24.
被引量:2
8
柳卸林.
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2):5-14.
被引量:54
9
林茜.
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J]
.统计教育,2006(1):57-59.
被引量:9
10
牛冲槐,接民,张敏,段治平,李刚.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
.中国软科学,2006(4):118-123.
被引量:187
共引文献
484
1
殷继明,许健,李玲,王钧钰.
科技资源有效配置赋能政府管理实践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22,18(6):736-748.
2
王海盛,郑立群.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39-40.
被引量:37
3
周学军,陈颖.
科技人才效能研究综述[J]
.商,2012(10):122-122.
被引量:1
4
鲁志国,刘志雄.
区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
.中国西部科技,2004,3(8):3-4.
被引量:14
5
鲁传一,李子奈.
基于企业家群体产品垂直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J]
.管理工程学报,2004,18(4):78-82.
被引量:7
6
阮德信.
我国中产阶层的形成机制与社会功能——基于亚企业家理论的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04(6):91-94.
7
陈爽英,唐小我,曾军丽.
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组合激励的机制分析[J]
.软科学,2005,19(1):44-45.
被引量:7
8
阮德信,唐晓东.
我国中产阶层形成路径新探[J]
.生产力研究,2004(12):82-84.
9
陈铁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调查及统计分析[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1):110-114.
被引量:4
10
朱门添.
创新的双重效应[J]
.当代财经,2005(4):14-16.
同被引文献
233
1
曾小彬,包叶群.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探析[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4):149-150.
被引量:9
2
张慧颖,郝坤,李云.
地方政府对区县创新投入效率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10(S1):219-226.
被引量:5
3
汤光华,曾宪报.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理与方法[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18(4):60-62.
被引量:18
4
杨新铭.
城镇化促进最终消费的内在机制[J]
.学习与探索,2013(9):90-97.
被引量:5
5
蔡昉,都阳.
加快城市化进程启动城乡消费[J]
.会计之友,1999(12):12-13.
被引量:18
6
周晶晶,沈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J]
.科研管理,2013,34(S1):195-202.
被引量:29
7
钱春蕾,叶菁,陆潮.
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引力格局划分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2):237-245.
被引量:96
8
陈劲.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
.科研管理,1994,15(2):32-34.
被引量:236
9
张妍,杨志峰,李巍.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互动关系的测度与评价[J]
.生态学报,2005,25(7):1734-1740.
被引量:15
10
王琦,柴亮.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31省市2008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4):78-8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2
1
李燕,王三山.
青海省城镇化建设必要性及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J]
.青藏高原论坛,2022,10(1):67-72.
2
崔洪建,陈宇山.
广东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成分分析[J]
.广东科技,2010,19(8):9-11.
3
杨军.
城镇化进程对提升落后地区创新技术接受能力的作用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31-33.
被引量:4
4
张序萍,刘中文,张峰.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1):69-74.
被引量:26
5
马溪骏,高袁袁.
皖江城市带九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8-144.
被引量:13
6
郭丽娟,仪彬,关蓉,王志云.
简约指标体系下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主基底变量筛选和主成分分析方法[J]
.系统工程,2011,29(7):34-40.
被引量:20
7
杜华章.
江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29-35.
被引量:4
8
邹康.
区域创新能力测度比较研究——来自贵州省资源清查的证据[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93-98.
被引量:4
9
张洁音,黄友,张乐萍,段姗.
浙江省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基于58个市(县)的创新能力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13-18.
被引量:15
10
杨建君,刘林波.
国内自主创新最新研究动态与评述:一个新框架的提出[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9
1
洪雪飞,李力,王俊.
创新驱动对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域面板数据与空间杜宾模型的研究[J]
.管理评论,2021,33(4):113-123.
被引量:28
2
苗丽静,郭鹏程.
“双循环”格局下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中国发展,2021(1):48-56.
3
高一薄,马利刚,王宏卫,杨胜天,仝雁军,王正伟.
新疆乌什县林果业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283-292.
被引量:3
4
周荣,郭晓佳,逯承鹏.
山西省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4):37-44.
被引量:1
5
林青宁,毛世平.
自主创新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补助亦或政策[J]
.科学学研究,2023,41(1):70-79.
被引量:2
6
吕拉昌,赵彩云.
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
.经济地理,2021(3):16-27.
被引量:24
7
张曦,雷平.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效果评价[J]
.山东社会科学,2012(S2):71-74.
被引量:5
8
巩斌.
皖江城市带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及其比较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4):326-329.
9
傅贻忙.
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耦合协同发展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1(11):106-108.
被引量:5
10
云坡,王伟,倪丽,韩东林.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综合实力的差异比较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43-47.
被引量:5
1
毕于榜.
论城市创新人才的培养[J]
.消费导刊,2009,0(13):117-118.
被引量:1
2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城市创新能力格局与发展过程[J]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4):508-516.
被引量:26
3
石兆宏.
济南城市创新能力现状评价—基于对山东部分城市创新能力比较的描述与分析[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1-6.
4
马金晶.
论城市管理创新中的市民参与[J]
.大观周刊,2011(17):66-66.
5
王春梅.
城市创新环境的影响要素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9(3):91-92.
被引量:2
6
程连元: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社会建设[J]
.领导决策信息,2013(39):7-7.
7
郭华巍.
基于SOP模型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8):50-52.
被引量:10
8
视界风尚酒店[J]
.深圳青年(下半月),2009(1):11-11.
9
邓剑伟.
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服务研究——以广州市文昌慈善会为例[J]
.社团管理研究,2011(11):29-32.
10
邬晓燕,冯景秋.
创新城市与农民工科技素质的提升[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42-44.
被引量:2
科技管理研究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