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体育隐性课程施教因素与开发利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显性课程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和重视不够,致使体育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好,难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发展,难以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的育人目标,难以适应"健康第一"思想的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所以,进一步对体育隐性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作者
苑斌
机构地区
开封市第十中学
出处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8期302-303,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体育隐性课程
施教因素
开发
利用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姚蕾.
体育隐蔽课程实施原理[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70-72.
被引量:18
2
倪伟.
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84-87.
被引量:28
3
李玫红,赵永.
体育隐性课程探究[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3):78-80.
被引量:4
4
于晓东.
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45-247.
被引量:60
5
张清江.
对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分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61-62.
被引量:14
6
郭东明.
论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293-295.
被引量:8
7
黄俊亚,詹建国.
隐性体育课程的理论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79-80.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韩忠培.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学校隐性体育课程体系[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06-106.
被引量:4
2
杜希民,张建中.
“隐性课程”及其可控因素探讨[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70-72.
被引量:23
3
王胜超.
开发体育教学中的隐性教育功能[J]
.中国高等教育,2000(8):35-36.
被引量:14
4
曲宗湖 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01-405.
5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6
万增奎.论学校隐性道德场[J].淮阴师院学报,2001,(1):17-17.
7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
洪丕熙.暗示学的理论根据和它的原则[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782.
9
(美)莫里斯·L·比格 著 张敷荣 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4.
10
徐经长等.国际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131
1
刘煜伦.
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及表现形式的探究[J]
.体育世界,2019(9):13-14.
被引量:2
2
张义峰.
体育隐性课程的显性设计: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J]
.体育视野,2023(6):12-14.
3
王敏,赵凤霞.
新疆地区中学体育隐性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2008(28).
4
严红.
体育隐蔽课程与终身体育[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100-103.
被引量:19
5
梁廷方.
析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1(3):84-85.
6
姚洪坤,贾应梅.
我国“体育隐蔽课程”研究述评[J]
.运动,2013(10):121-122.
7
冯军政.
浅析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12):66-66.
被引量:1
8
曹永勇,姜振兴,魏斌.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综述[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S1):76-79.
9
汤莉莉,吕刚.
新疆北疆城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精神文化要素的现状分析[J]
.搏击(体育论坛),2010,2(3):20-21.
10
陈安平,张建军.
试谈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必要性[J]
.搏击(体育论坛),2010,2(2):6-7.
被引量:1
1
李晓智.
高校跆拳道课对学生社交能力的积极作用[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1):215-216.
被引量:1
2
陈本友.
对体育专业学生术科心理负荷因素的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17(3):81-85.
被引量:2
3
王宁.
论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隐蔽课程[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3):90-92.
4
方向丽.
对体育课隐蔽课程的再认识[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8(3):55-56.
被引量:11
5
苏和平.
浅析体育隐性课程施教因素与方法[J]
.科教文汇,2007(06X):108-108.
6
李冬菊.
像中国女排一样追求卓越[J]
.教育家,2016(35).
7
钱应华.
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8):103-105.
被引量:1
8
秦建.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J]
.科教导刊,2011(23):31-31.
被引量:8
9
王国军.
体育教学切勿忽视教书育人[J]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5-17.
10
许新.
高职院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4):62-62.
科技信息
2009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