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英语何以强势?——一种社会语言学的视角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今世界,英语作为国际间传递信息的主要语言媒介,已日益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恒强态势。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拼音文字对人的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理性文化精神以及人类观察世界方式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英语语言材料的组合方式为抽离化的社会运行机制——抽象系统提供了图式背景;由英、美先进的现代化社会工程产生的大量表征现代性的英语词汇进入到其他民族语言,带去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信息;国际交流中英语语言的媒介倚重使其他民族的创新成果也通过英语向全球传播,使英语包含了更多、更广泛的时代信息;随着世界各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频繁更新,各民族语言中的新词汇不断涌现,直接用英语词汇表征新事物的现象也愈来愈普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心理,使英语语言本身及直接进入其他民族的英语词汇不断产生符号意义。
作者 闫清景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124,共3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德]伽迭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2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被引量:291
  • 3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 M ].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赵旭东,方文,王铭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5吴利琴.语言的“空间偏向”和语言生态[N].光明日报,2007-04-01.

二级参考文献18

  • 1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 105.
  • 2Agnes Heller, A Theory of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2, p. 284.
  • 3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 162.
  • 4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p. 37, 38-39.
  • 5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63.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5页.
  • 7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年版..
  • 8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 9.《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序言[M].,“1990年版”.第21页.
  • 10.《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7页.

共引文献29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