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磁共振检查时不同镇静方法的特点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需行磁共振扫描的患儿8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I组10%水合氯醛0.08ml/kg口服,Ⅱ组10%水合氯醛0.08ml/kg直肠灌入,Ⅲ组地西泮0.3mg/kg静脉缓慢推注,Ⅳ组咪达唑仑0.3mg/kg静脉缓慢推注。药物用毕,观测并记录患儿呼吸频率(R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患儿与父母满意分离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图像成功率及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结果:母子满意分离时间依次为Ⅰ>Ⅱ>Ⅲ>Ⅳ,Ⅰ、Ⅱ组与Ⅲ、Ⅳ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静适当例数依次为Ⅳ>Ⅲ>Ⅱ>Ⅰ,Ⅰ、Ⅱ组部分患儿未入睡,与Ⅲ、Ⅳ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图像成功率依次为Ⅳ≥Ⅲ>Ⅱ≥Ⅰ,Ⅰ、Ⅱ组与Ⅲ、Ⅳ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均有20%患儿有恶心或呕吐症状,与Ⅱ、Ⅲ、Ⅳ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咪达唑仑或地西泮静脉推注起效快,镇静效果良好;水合氯醛口服或肛门灌入需时较长,部分镇静效果欠确切。应根据小儿年龄、合作程度及病情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和镇静药物,还应根据药物不同的作用特点,给患儿家长做相应的检查前宣传教育和检查期间的相应护理观察,减少镇静后患儿睡眠、给父母带来的悲痛感和恐惧感,得到最佳磁共振图像。
出处
《齐鲁护理杂志》
2009年第10期39-40,共2页
Journal of Qilu Nur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