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信息方式、生活经验和自我认同。"网络雷词"则是观察这种改变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网络民意表达和社会互动的另类形式,"雷词"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反讽性、生成性和游戏性特征。"雷词"的产生和流行,实际上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意识形态化编码遭遇抵制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威性议程设置被颠覆、大众性议程设置成为主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网络空间的非中心化结构和网络社会的抗拒性认同的作用,现实社会中的稳定性主体趋于消解,一种"游牧式的主体性"得以诞生。这种游牧式主体是一种反对一切"能指暴政"对其进行编码和控制的后现代主体。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7-115,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