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亲历者,高名潞以批评写作、理论研究和策展实践,成为三十年艺术活动中出场较早且至今成果不断的关键人物之一。"意派"理论的提出,以及相关展览等活动,给今日更加色彩混杂的中国艺术界带来新的热议中心。或许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理论总结的热情,或许出于对当代艺术评论中大量"错位"话语的困惑,或许就是来自其自身创建体系的"冲动",高名潞的立论本身与表述方式包含了可以预期的讨论空间。比如,"再现"是否能概括西方艺术史的全部由来?"意"之为"派"是否可以有足够的解释力度来成就其重新阐发当代艺术的雄心?尽管,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认同与疑问会不断交替产生,这或许正是其理论的价值所在。在艺术理论(批评)界充满"舶来"、"似是而非"、"概念堆积"、"利益写作"及"商业话语"的时候,当代需要严谨的理性和深切的关怀,需要对东方(我们艺术的根基)和西方(我们转型的背景)有更恰当的理性判断和逻辑推导。我们希望由此能带来进一步深入、实在的探讨,从这种意义上说,理论的交锋也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现场"。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127,共12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