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东省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现状、成因及控制战略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山东省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及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二氧化硫污染成因,对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及投资需求做了简要论述,探讨了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对策。
作者
李云燕
丁卫建
机构地区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监理站
出处
《环境科学动态》
1998年第4期9-12,26,共5页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ends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烟气脱硫
大气污染
污染控制
分类号
X511.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33
1
孙军,房桂林,何亚文.
铜陵市酸雨污染化学成分、现状及成因分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83-84.
被引量:1
2
王永川,陈光明,李建新,刘启旺.
细菌湿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初探[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8):233-237.
被引量:20
3
吴忠标,谭天恩.
喷雾干燥脱硫法中石灰浆液特性的影响[J]
.重庆环境科学,1993(2):1-4.
被引量:2
4
单晓云,高志芳,赵树果.
燃煤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可行的控制措施[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32(1):30-33.
被引量:7
5
安兴琴,马安青,王惠林.
基于GIS的兰州市大气污染空间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06,29(4):576-581.
被引量:34
6
黄一,孙世群,王辉.
铜陵市酸雨成因分析[J]
.安徽化工,2007,33(2):51-54.
被引量:3
7
冯玲,杨景玲,蔡树中.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
.环境工程,1997,15(2):19-24.
被引量:155
8
陈理.
国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开发近况[J]
.化工环保,1997,17(3):145-150.
被引量:45
9
王玮,屠传经,胡亚才.
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的展望[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19(2):28-30.
被引量:39
10
杨春平,曾光明,利光裕,钟袁元,冯万能.
中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J]
.环境科学进展,1997,5(5):46-50.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4
1
李欣颖,申美兰.
烟气脱硫技术进展[J]
.有色矿冶,2005,21(5):46-48.
被引量:4
2
张华,李娟英,张雁秋.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煤矿环境保护,2000,14(5):24-26.
被引量:4
3
曹桂萍,黄兵,孙珮石,崔亚伟.
我国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云南环境科学,2002,21(1):43-46.
被引量:26
4
孙微,郎旺旺,苏耀成.
基于GIS的铜陵市铜雕腐蚀程度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34):66-68.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李欣颖,申美兰.
烟气脱硫技术进展[J]
.有色矿冶,2005,21(5):46-48.
被引量:4
2
黄芳,李军旗,赵平源,陈义,张志刚.
拜耳赤泥脱硫工艺的应用基础研究[J]
.有色金属,2010,62(3):149-151.
被引量:8
3
张峰.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对策[J]
.上海化工,2005,30(2):1-6.
4
孙胜奇,陈荣永,王平.
我国二氧化硫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进展[J]
.中国钼业,2005,29(1):44-47.
被引量:33
5
许丽,苏仕军.
低浓度Fe(Ⅱ)和Mn(Ⅱ)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J]
.四川环境,2005,24(2):27-31.
被引量:6
6
樊后保.
世界酸雨控制技术与策略[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5,24(1):20-29.
被引量:6
7
贾立军,刘炳光.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综述[J]
.盐业与化工,2006,35(5):35-39.
被引量:36
8
贺亮,张少峰.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
.天津化工,2007,21(2):18-20.
被引量:11
9
高晓燕,张惠娟,韩玉霞.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及其应用[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3):43-45.
被引量:9
10
牛建刚,牛荻涛,周浩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综述[J]
.灾害学,2008,23(4):110-116.
被引量:39
1
蒋智勇.
谈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环境管理[J]
.中国环境管理(吉林),1998(5):46-47.
被引量:1
2
于益雷.
“两控区”划分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环境保护,1998,26(11):32-34.
被引量:1
3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J]
.环境保护,1998,26(3):7-10.
被引量:35
4
成春芳,崔兴中.
长治市地表水污染状况成因及控制对策[J]
.山西水利科技,2009(1):74-75.
5
盛恒.
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措施研究[J]
.环境与生活,2014,0(3X):187-188.
6
刘增新.
生物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J]
.环境导报,1997(5):44-45.
7
谢强,谭晓哲,孙晓刚,王东海,滕玉庆.
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成因及控制政策[J]
.山东环境,1999(4):20-22.
8
刘志勇,楼朝胜,刘晓灵.
义乌市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成因及控制对策[J]
.能源与环境,2011(1):66-67.
被引量:6
9
张竹慧.
城市热岛的成因及控制[J]
.科技信息,2009(4):283-283.
被引量:2
10
闫修花,梁作光,付华.
乙二醇在二氧化硫采样系统的应用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2006,22(1):47-48.
环境科学动态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