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与发展:中国自然灾害影响与减灾战略
被引量:5
Disaster and Development:Effect of Natural Disaster and Strategy on Mitigating Disaster in China
出处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5,共2页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资助
同被引文献45
-
1范代读,李从先.中国沿海响应气候变化的复杂性[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3):111-114. 被引量:14
-
2彭珂珊.九八洪涝灾害的深层次原因系统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1):92-96. 被引量:2
-
3郑昭垽,施悦忠.泉州市几种崩岗治理模式的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2004,16(3):27-28. 被引量:7
-
4林夏馨.类芦利用技术及效益的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2004,16(3):67-70. 被引量:6
-
5张强,高歌.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J].科技导报,2004,22(7):21-24. 被引量:93
-
6马九杰,崔卫杰,朱信凯.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4):14-17. 被引量:107
-
7廖宝生.强度水土流失区种植类芦后林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3):30-32. 被引量:8
-
8胡建民,左长清,杨洁.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5):58-61. 被引量:13
-
9王学华.科技减灾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22B):124-125. 被引量:13
-
10廖承彬,王国平.东阳市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6(1):32-3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
-
1冯相昭,邹骥,马珊,王雪臣.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7(2):19-25. 被引量:30
-
2李德成,梁音,赵玉国,潘贤章,张斌.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主要治理模式和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8(12):54-56. 被引量:19
-
3徐雪高,沈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现状、成因及应对机制[J].天府新论,2010(1):62-66. 被引量:19
-
4邢继德,王亚宁.长江洪水成因综合分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1999,24(Z1):89-92. 被引量:1
-
5彭珂珊.抗御洪涝灾害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化措施[J].水资源保护,2001,17(1):14-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0
-
1赵军凯,王文彩.20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江河洪灾分析[J].农业考古,2006(6):52-54. 被引量:1
-
2王丹,王开磊.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09(3):69-71. 被引量:13
-
3周京平,王卫丹.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初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7):142-145. 被引量:16
-
4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王洁洁,舒静静.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以2008年雪灾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1):107-112. 被引量:35
-
5王宏,茆邦寿.西南旱灾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7-358. 被引量:6
-
6张靖宇,杨洁,王昭艳,左长清,郑海金.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J].人民长江,2010,41(14):99-103. 被引量:12
-
7赵建军,蒋远胜.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受灾面积的影响分析——基于1951—2009年的数据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3):112-118. 被引量:20
-
8沈月琴,汪淅锋,朱臻,吕秋菊.基于经济社会视角的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现状和展望[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99-304. 被引量:7
-
9官华平,陈德萍,叶建国.地方政府介入的农业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3):39-41.
-
10吴金华.完善中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1(11):47-49.
-
1詹姆斯.贝克.在中美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减灾,1998,8(1):7-9.
-
2金磊.新世纪中国安全减灾战略的五大建议[J].中国经济信息,1999(2):19-20.
-
3陈兵,董明辉.洞庭湖区’99洪涝灾害后减灾战略的思考[J].灾害学,2000,15(2):43-47. 被引量:2
-
4李双成.21世纪减灾战略[J].防灾博览,2001,0(1):35-36.
-
5李双成.21世纪减灾战略[J].中国减灾,1999,9(4):22-24. 被引量:2
-
6联合国减灾战略纪念印度洋海啸为制定今后世界减灾战略打下良好基础[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5,0(1):75-75.
-
7曹冠武,李笑峰,赵一民,夏艳芳.豫南山区的生态现状及减灾战略[J].中国减灾,1993,3(1):36-39.
-
8黄金莉.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已成为主要战略[J].地震科技情报,2000(3):22-28.
-
9高庆华.温室效应 海面上升 地面沉降——论影响我国沿海减灾战略的主要自然因子[J].中国减灾,1991,1(2):45-47.
-
10王同生.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与减灾战略[J].中国减灾,1991,1(2):32-35. 被引量:5
;